让更多荔农尝到“致富果”甜头


特约评论员 蔡湛
  蝉鸣荔红,茂名沉浸在甜蜜的季节,大街小巷弥漫着荔枝的味道,观荔尝荔的游客纷至沓来。从果园地头和销售网点频频传来产销两旺货如轮转的信息,尤其是今年荔枝价格坚挺,桂味等优质品种卖出了多年来少见的好价钱,更让人们为荔枝成为果农的“致富果”感到欣喜。
  据茂名日报6月28日报道,今年荔枝遭遇小年,虽然产量减少约15%,但收购价格却比去年提升约30%。在疫情压力下,茂名仍创造了20多年来荔枝鲜果销售价格新高。根据茂名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心评估,今年茂名鲜果销售额有望达80.7亿元,比去年增加9.5亿元,增长13.3%。
  “在家门口赚钱,生活比荔枝甜”,这是许多荔农的心声。“丰产不丰收”曾是荔农的一块心病。然而近几年却一改往常,在荔枝订制、线上推广、扩大出口等营销创新加持之下,干群合力实现“丰产丰收”。由于荔枝营销尚未收官,今年荔枝产销的最终数据公布尚待时日,但从市场价格观察,荔农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已是不争事实。这是对辛劳耕耘、精心护养的种荔人的回报,也折射了以精品农业思维推进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将“小特产”变成兴村富民“大产业”的科学理念。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今年优质荔枝价格攀上多年少见的价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实施以品质为本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成果。在市场趋于细化、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荔枝产业只有贴近市场实施差异化结构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今天茂名荔枝产业风生水起,名声鹊起。然而,我们没有忘记由于品种单一、扎堆上市,茂名荔枝也曾经历过一斤卖一元、收益连摘果工钱也拿不回、果农欲哭无泪的阵痛。正是在许多人对荔枝产业前景不看好的时候,我市果断提出并实施“科技兴农做优品种、拓展市场加快流通”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产学研结合等途径,特别是引进农业高校在茂设立试验基地,农科人员与果农联手培育了早、中、迟熟的几十个优良品种,将荔枝成熟期向两头延伸,以差异化从源头上规避了短期集中上市造成“烂市”的弊端,彰显了蕴含科技价值的品种优化效应。可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催生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利用茂名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与改良更多优质品种,使茂名荔枝在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求中提升价值,让小荔枝带动大产业,荔枝树变成“摇钱树”。
  优质荔枝卖出好价钱,并与其他荔枝拉开了价格差距,向市场传递了优质优价的信号,对鼓励荔农专注与提升品质具有极大引导作用。品质是荔枝产业之本,创新产销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是荔枝产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此,我市发布了《茂名市网上销售荔枝等级规格》等一系列标准,实施了首个荔枝园规范,开展了14个标准化果园示范创建,在此基础上打造智慧果园,并且从荔枝种源端入手,建立标准化荔枝种质资源圃,占领产业核心基地。目前,我市累计改造荔枝果园25万亩,优质品种率由45%提高到60%,并科学引导果农种植,在东南部地区推广早熟品种科技一号、香蜜早和早熟优质品种白糖罂;中北部推广岭丰糯、冰荔等核小、肉厚、味美的优质迟熟品种,加快替换价格低廉、市场欢迎度不高的低效品种,走出一条细分特色荔枝品类发展路径。我市还将标准化从荔枝种植向销售、保鲜、运输与配送等全产业链延伸,以量化、规范化树立茂名荔枝的品牌与口碑,并通过实施茂名荔枝地理标志,打造蕴含特定质量、信誉的地标名片,加强荔枝品质规范管理。同时,今年我市创新性推出“荔枝定制”模式,订制的荔枝树超过1.5万棵,预售“福荔卡”超过4万斤。“荔枝定制”的价格比采购商采购价格高出一倍以上,让果农得到了更多实惠。目前,茂名荔枝优势产业园园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由此可见,以优质优价为导向,不懈提升品质优化管理水平,茂名荔枝产业才能在打造世界名荔的进程中行稳致远,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