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州创新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工作机制
画好党群“同心圆”实现发展新突破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郁文 通讯员华正新 见习记者李华锦

3月15日晚,化州市委书记邓泽友率队到平定镇积田村委会大岭村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活动。

3月2日,化州市委副书记何立建率队到下郭街道多谷山根村走访夜访。

3月10日,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文泽率队到南盛街道谢村村走访夜访。

2月28日,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向明率队到河西街道坡石村走访夜访。

化州市党员干部在播扬镇平太村委会大地並塘村走访夜访。

化州市党员干部在林尘镇山心村委竹儿埌村走访夜访。

化州市党员干部在新安镇新安村委会竹界村走访夜访。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推动新时期改革稳定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在这片红色底蕴和绿色产业交融的土地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实现发展新突破?化州用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去年以来,化州市积极探索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工作机制,并列为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的“一号工程”,大力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夜晚闲暇时间,全覆盖走入农户、倾听民声、汇集民意,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每条村庄、每户家庭,将联系服务群众有效沉在基层、落到一线,改进了干部作风,增进了干群感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取得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经济大发展、社会真满意”的叠加效应。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临空经济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航空小镇焕发新的时代魅力,20公里“百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幅幅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为什么要“访”?
干部作风转变,用心画好党群“同心圆”
“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激励着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州市委书记邓泽友介绍,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活动,旨在着力改善基层干部机关化、党群干群沟通不畅、民意表达渠道受阻等问题。
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群众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干部服务群众的态度和本领问题,也涉及到干部坚持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性问题。“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正在成为化州一项长效机制,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走访夜访,及时梳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切实提高问题处理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为推动走访夜访长效落实,化州市建立了走访夜访纪实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一个主题,要求市领导每月至少开展2次,其中夜访不少于1次,每年要走遍所联系镇辖区的所有行政村;镇党委书记带领党政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开展1次,每年要遍访挂点村所有家庭户,夜访比例不低于走访夜访次数的50%;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带领“两委”干部,常态化轮动式到群众家中走访夜访,应访遍访,做到不落一村、不漏一户。
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干部走访夜访如同邻居串门般经常,群众心里所想、所盼、所急有了亲人般的知心人。截至目前,化州市参与走访夜访的干部人数5866人,累计走访4703条自然村128760户家庭,覆盖群众68.4多万人,覆盖率72%。
怎么样去“访”?
三级书记带动,听民意解民忧“零距离”
“访”就要访出效果,访到老百姓心坎里。干部在走访夜访群众中,从起初的5分钟,到谈足1个小时,每周开展两至三次,再到现在没有走访就感觉工作还没做好,心中觉得不踏实。很多干部无不感慨,走访夜访已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从中也切身体会到是一份暖心窝、有价值的工作。
化州市坚持以市镇村三级领导班子成员、镇村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镇帮镇扶村成员单位干部为活动主体,市领导班子成员结合挂点联系镇街工作安排、镇街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片包村、村“两委”干部依托“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管理网格,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宣讲会、座谈会、调解会、征求意见会、问题研讨会、谈心谈话、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开展走访夜访。
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化州市着眼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要求党员干部走访必须做到“三了解一倾听一教育”,即:了解基层组织建设、了解乡村振兴工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也要从群众关注的小事着眼,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入手,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问、所求,做到问需、问计、问政于民。
化州市良光镇庙咀村白南冲自然村原先属“软弱涣散边缘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次被列入“黑榜”,村民参与度长久偏低。今年3月7日晚,化州市委书记邓泽友深入该村夜访民情,调研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情况,倾听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和积极性,村民参与度从15%迅速提高到75%,村民自发拆破旧、除杂草、清垃圾、修路面、保整治的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走访夜访,有效点燃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美丽村庄的热情,这情景在化州比比皆是。这是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干部披星戴月一趟趟往群众家门跑、磨破一双双鞋,脚踩泥土、日复一日将党的方针政策灌输进群众心坎里所换来的辛勤成果。正是在这种干部勇担当、群众乐参与良好环境下,该市“三农”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6.5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推广典型;笪桥镇柑村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是全省19个试点村中茂名唯一一个试点村。
干部精神面貌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改变。走访夜访,既“访”出了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更“访”出了基层治理工作的大好局面,今年全市信访总量实现同比下降22%。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5860个,已解决5428件,办结率达92.63%,余下的432件正在按市镇村管理权限加紧协调推进,群众回访满意度高达98%。
“访”出什么效果?
产业全面振兴,凝心聚力推动“大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化州市坚持把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向明介绍,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工作,重点是推动干部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上率下,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到群众中去将一股股“小力量”凝聚成“大能量”,推动产业发展、推动项目建设,迅速掀起发展新热潮。
“我们的帮扶计划能够顺利推进实施,得益于走访夜访这一创新举措,最大化凝聚了群众的热情,既‘访’美了村庄,也‘访’强了产业”,省农业农村厅驻新安镇新塘村第一书记说道。据了解,驻新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立足当地水果产业,以走访夜访为抓手,以实干赢得群众支持,完成“退桉种果”2000亩、土地流转1200亩、农业托管服务1000亩,建成青柚种植基地500亩和水果深加工基地,组建全国首个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建成全国首个村级物流智运快线项目,成功打造了新塘村乡村振兴样板。
以省信访局为牵头单位的驻平定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走访夜访为突破口,聚焦“四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链,致力做大做强化橘红产业,采取引进先进技术龙头企业和优质电商平台、鼓励种植基地扩大规模等举措,使得平定镇的化橘红销售火爆,初级商品价格实现翻一番,并带动全市化橘红种植、加工和销售产业链的整体提升。目前,化州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水产产业园和“一桌菜”产业园,化橘红产业首次跻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扩大到11.3万亩,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49亿元。
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在哪里,干部走访夜访的重点就在哪里。化州市将走访夜访前置到临空经济区建设一线,用重点项目落实情况来检验干部走访夜访成效。当前,临空经济区已获省级部门和茂名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省批复建设,全国物流业务量第一的中通快递已经入园建设,韵达物流粤西总部也拟签约入园,顺丰、京东、省邮政等头部物流企业纷纷前来考察洽谈,“港产城”立体发展正加快成型。
展望新征程,化州必将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夜访这股强劲东风的推动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干群同心、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奋力打造粤西空港门户、特色产业强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市,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