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拓销路 产业促发展

黄羌村走出振兴新路子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俊明
  见习记者严志强
  本报讯“大米3单,红薯8单,杨梅酒16单,走地鸡5单,想不到今天的销售量还可以,但物流这一块还要加强对接,特别是杨梅酒的打包和运输。”近日,在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委会的仁岭源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驻马踏镇黄羌村第一书记徐海铭打开手机上的“马踏优品”电商平台,与黄羌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营、杨梅园负责人王建明讨论黄羌村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情况。
  黄羌村位于电白区马踏镇西北部,坐落在电白将军岭下,在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上级部门的帮扶下,黄羌村真抓实干,笃定前行,走出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特别是今年以来,黄羌村组织多场直播带货,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袁本新、马踏镇党委副书记兼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和锋、驻黄羌村第一书记徐海铭、黄羌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营等在“书记直播间”通过网络平台推介杨梅、红薯等特色农产品。
  “这么好的产品没有好的销路,村里没有平台也没有人来做这块。”这是徐海铭驻村开始走访调研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2021年8月,徐海铭从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来到马踏镇黄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也成为“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他到村后立即开展调研,发现村里农产品着实丰富,但很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而且农户们只是简单地将农产品在市场上售卖,利润极低。
  “产业发展要坚持双赢原则才能持久。要振兴乡村产业,首先得让农户赚钱。基于马踏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当时认为必须搭建电商平台。”徐海铭联系单位召集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马踏籍学子为主力军,以及在学院的支持下,迅速搭建了“马踏优品”电商平台。挖掘优质农产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马踏农户推广农副产品。同时,在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黄羌村委会王海营、叶茂青等干部一起探索解决仓储、物流等问题,通过学生志愿者团队建立的电商销售终端把产品卖出去。
  “我们黄羌的部分农产品的确比较有特色,特别是这两年的杨梅,硕果累累,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摘梅观光。”王海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通过“马踏优品”上线的黄羌农副产品包括生态丝苗米、红薯、杨梅酒、生态蜂蜜、走地鸡、龙眼干、荔枝干、橘红等,安排村委会干部专门运营平台,目前平台正在进行升级,将会有更多的马踏优质产品推向市场。“看着一件件农产品卖出去,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欣喜无比,我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徐海铭坚定地说。
  就读于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叶杰青是黄羌村人,掌握设计技能的他包揽了上架“马踏优品”电商平台的农产品设计任务。“去年11月份,与徐海铭书记对接后,我开始设计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一点红’红薯包装。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小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知识回报家乡,实实在在为家乡百姓做事,十分有成就感。
  黄羌村户籍人口6000多人,但常住人口仅有3000多人。“要发展好,才能吸引人口回流,坚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一起抓,这是工作重点。”徐海铭介绍说,“今年5月20日,黄羌村务信息化平台2.0正式发布,建设‘党建引领+移动互联网+乡村服务’平台,围绕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五大功能板块,为党员干部服务村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沟通工具。”
  “最近,我们成立了电白正富种养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建立了新的阵地。近期我们还发现黄羌部分地方的地质能种植出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可观,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我们准备在这方面发力。”徐海铭眼神坚定,一个新的构思在他的脑海里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