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贡献和当今启示(一)


黄伟宗 戴国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据此并“以史为鉴”,我们认为冼夫人一生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而形成的冼夫人文化精神,充分体现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贡献。基于此,深入研究冼夫人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贡献和当今启示,是新时代的鞭策和鼓舞。
  一、冼夫人在百越族中从松散到团结的历史贡献
  俚人是东汉至五代时生活在粤西、桂东、桂南一带的古代居民,其先民是先秦时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俚人在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从汉朝到唐末,俚人居住在这里长达一千年。从南朝至隋,岭南各本土民族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百越发展成为俚、僚、蛮等族系。“俚”之称,最早见诸三国万震《南州异物志》:“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用王,自古及今,弥历年纪。”这里称俚为“贼”,当然是污蔑,但也说明俚的势力很大,控制着“广州之南”即今天珠江三角洲、广东西南部及广西东南部地区。又据晋朝张华《博物志》载:“交州夷名日俚子。”可见上述地区以南的交州也是俚人居住区域。俚人以部落、部族为单位,居住在村、垌里面。俚人的首领为“渠帅”或“都老”,设有君长,各部落有较大的自主权,未经盟约,互不统属。关于部落、部族,王子今认为:“民族”,在有的史论中使用“部族”的表述方式;金天明认为:氏族、部落、部族、民族是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四个阶段,广义的民族包括氏族、部落、部族、民族,部族是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第三个历史类型。南北朝、隋朝时期,部族、部落是岭南的主要社会形态。因此,岭南俚、僚等族系中的部落、部族是一个“民族”的范畴。
  秦汉在岭南设置郡县后,使一些交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等逐步实现了封建制度和越人汉化。但地处僻远、生产力发展较慢的岭南俚僚人聚居区,直到隋唐时奴隶制仍然残存。秦汉王朝统一岭南的目的既在于促进越人社会的进步,也是为了获得岭南财物。《隋书•食货志》云:“诸蛮陬俚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取赕物,以神国用。”因此,中央封建王朝采取了“和辑百越”“以故俗治”的政策来对付俚人。俚人奴隶制不同于商周时的中原井田制奴隶制,而是一种家长奴隶制。俚人奴隶制没有形成奴隶制国家,其首领是以氏族酋长的面目出现的。俚人酋长占据广阔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马。俚人大首领冼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其部族是岭南最大的望族。
  从汉代至隋朝,岭南的郡县制度还不很健全,甚至徒有其名。《汉书•贾捐之传》说:“骆越之人…与禽畜无异,本不足郡县置也。”《广州记》云:“诸县自名不骆将,铜印青绶,即令之长也。”事实上,岭南还多是俚僚部落首领的世袭领地,朝廷派来的官吏,因是“他乡羁旅”,所以“号令不行”,甚至有的官吏贪虐无道,使“诸俚僚多有亡叛”。为了息事绥边,使少数民族顺服,封建王朝选择了一条“树其酋长,使自镇扶”、“以蛮夷治蛮夷”的羁縻政策。
  显然,从汉代至隋朝,由于封建王朝的“树其酋长,使自镇扶”“以蛮夷治蛮夷”的政策及“各部落有较大的自主权,未经盟约,互不统属。”岭南还处于政府与俚僚部族共存、各部落又“互不统属”的松散的社会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及文明进步。
  南梁初,岭南还是处于“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各部族之间战争不断的历史状态。尤为突出的是,冼氏部族的“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其时,作为首领的冼夫人虽然年幼,但“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更对其兄“多所规谏”,制止了侵掠傍郡的行为,“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至此,古南海沿海地区、越南及海南岛的各部族平息了战争,归附于冼夫人。至梁大同初,冼夫人与高州高凉郡太守冯宝联姻。冼夫人与冯宝“诫约本宗”,“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使得高凉地区“政令有序”、社会空前团结稳定。
  可以说,自汉代至隋朝,岭南的“互不统属”“好相攻击”“号令不行”的社会问题,从南梁朝时开始,因为冼夫人才得以有效的解决。
  冼夫人是整个岭南的少数民族也是百越族的领袖,是百越族第二代的继承人。松散的百越族第一代被赵佗代表的汉族统一了。而冼夫人把“互不统属”的松散的第二代百越族统一到了汉族,统一到了南北朝,极大地维护了岭南的安定团结和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冼夫人是民族和好的典范。
  二、冼夫人促进了岭南和珠江流域的民族联合、祖国南北的民族团结
  冼夫人生活的年代,南北分治,社会动荡,岭南虽然远离统治中心,亦未免受到波及,其中形势最为严峻的先后有三次,都有赖于冼夫人的努力而得以平息。
  第一次发生于南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叛乱。岭南“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台。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冯宝)。”冯宝准备前往。冼夫人觉察到李迁仕可能要谋反,便制止了冯宝。“数日,迁仕果反。”于是冼“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后来,冼“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灨石。”全力支持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
  陈霸先讨平侯景之乱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曲折斗争,废掉梁敬帝,自立为帝,国号陈,建元永定。萧勃趁机起兵反叛,岭南各州郡纷纷发生骚乱。永定二年(558年),冯宝病逝,冼夫人以俚帅身份,劝阻和号令附近各州县的长官不要参与叛乱。不久,萧勃战败。冼夫人派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各溪垌酋长到丹阳朝见陈霸先,表示归附陈朝,稳固了中央王朝与岭南各部族的良好关系。陈霸先即任命冯仆为阳春郡太守。冯仆年幼,冼夫人便辅助他治理阳春郡,把阳春郡治理得富裕昌盛。
  第二次发生于太建元年(569年),陈宣帝即位,他对广州刺史欧阳纥心存顾忌,决定将欧阳纥调到京城任职,以便控制。欧阳纥不服,准备反叛。他深知冼夫人在岭南的影响和威望,便效仿当年李迁仕召见冯宝,于太建二年(570年)派一得力心腹到了阳春,以广州刺史、都督十几州军事的名义,将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召去。冯仆一到,欧阳纥便逼他同反,并将他作人质,胁迫冼夫人参与反叛。冯仆认为这是个事关要紧的大事,即密遣使禀报冼夫人。冼夫人得到禀报后,顾不得儿子的安危,马上发兵保卫高凉边境。陈宣帝得知欧阳纥起兵,立即派章昭达率军前去讨伐。在冼夫人的配合和帮助下,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祯明三年(589年),陈为隋所灭,“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冼)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杨坚派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南,陈朝将领徐磴占据南康防守抵抗。韦洸到岭南见形势复杂严峻,迟疑不决,不敢轻易进兵。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请她归附隋朝,并将当初她献给陈霸先的扶南国犀角宝杖以及兵符作为证物。冼夫人见犀角宝杖,失声痛哭,然后召集岭南各部族数千首领,毅然决定归隋。她派孙子冯魂带领军队迎接韦洸进入广州。至此,岭南归附隋朝,中国南北重新归于统一。
  第三次发生于隋开皇十年(590年),因为朝廷在岭南地区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兵叛乱,南江流域葛僚首领陈佛智率兵响应。韦洸力敌,兵败战死,形势严峻。冼夫人挺身而出,支持朝廷的新措施,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她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广州,途经泷州时,被陈佛智挡住前路。陈氏家族与冯冼家族及钦州的宁氏家族并称岭表三大望族,都曾经积极推行礼义教化,关系不错,冯暄囿于两家交情,迟迟不肯进兵。冼夫人立即囚禁冯暄于州狱,改派另一孙子冯盎领兵与陈佛智对阵,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斩杀了陈佛智。冯盎乘胜进军南海,打败王仲宣叛军,控制了广州。冼“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冼夫人命令各首领回归继续统率其部落,岭南重新归于安定。
  仁寿元年(601年),岭南发生了一次“官逼民反”的动乱。时任番州(今广州)总管赵讷十分贪财,经常勒索百姓,激起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反抗,俚、僚部落都有人聚众抗缴苛税,或逃亡他乡。冼夫人痛恨贪官苛政,努力维护百姓利益,立即派幕府属官张融往京拜见隋文帝,禀明情况,并提出了安抚各族人民的办法。她把赵讷的罪行一件件列出,提出了应予严办的主张。隋文帝派人来查访赵讷的劣迹,得到他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法办了赵讷。隋文帝又降敕书委派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当时已是高龄,仍不辞劳苦,亲自捧着诏书,巡视了10多个州郡,宣布朝廷的旨意,抚慰各地的俚僚。所到之处,都愿归附顺从。冼夫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定了岭南局面。
  冼夫人在岭南正是这样通过与“周边民族实现的局部小统一,为全国进而大统一铺平了道路,天下一统成了众望所归,各民族逐步结合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冼夫人是南北朝南朝梁陈时代的重要人物,处于中国南北分裂时期。其时,冼夫人影响了整个华南地区,广东是冼夫人的天下,可以说当时华南地区的时代是冼夫人的时代。她支持陈霸先建立陈朝,其实是与汉族合作,进而统治了整个岭南。赵佗是岭南民族统一的第一人,冼夫人是岭南民族统一的第二人;她统率岭南归附隋朝,使中国结束了三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综上所述,冼夫人历经南梁、陈、隋三朝,始终奉行与其他民族交好、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原则,始终致力于岭南民族和睦团结,始终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带领冯冼家族与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结成了岭南“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立了卓绝的功勋。冼夫人是少数民族为维护民族和合与国家统一的典范。是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典范。
  (黄伟宗系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著名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文化学者。2022年3月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戴国伟系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