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荔枝的历史人物


杨贵妃

  如今正是吃荔枝的好时节,红彤彤的荔枝还没有剥开便已溢出香味,咬一口更是满满的汁水,味道十分甘甜。据考证,荔枝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种植,属于珍贵果品,备受古人喜爱。众多文人墨客更是不吝诗词歌赋极力赞美,从而引发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高力士千里送荔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世人所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千里迢迢通过驿道送往大唐宫廷的荔枝,正是来自茂名根子贡园,向杨贵妃推荐茂名荔枝的正是巾帼英雄冼夫人的后代高力士。
  唐玄宗在位时,身边有一位重臣名叫高力士,是冼夫人的第六代孙,祖籍高凉(辖今茂名高州、电白等地),本姓冯,名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后改名高力士。高力士念及家乡出产的荔枝佳果,为取悦皇上,不辞山高路遥,把家乡的荔枝献给杨贵妃,杨贵妃见到鲜红的荔枝大喜。曾任清朝两广总督的诗人阮元也曾作诗:“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可见,通过高力士力荐,茂名荔枝由南逾北,终为朝廷贡品。
  传说,杨贵妃吃荔很挑剔,先看颜色,赤者熟透为最佳;再看肉质,厚实清香,雪白如银,蜜汁流溅者为上乘,核小如米者则最好。
  由于荔枝是一种娇气的亚热带水果,保鲜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当高力士将鲜红的荔枝摘下来的时候,很为荔枝保鲜犯愁。正在发愁的一个中午,高力士因为太疲惫在荔枝林边的拴马树下睡着了,梦中见一老翁风度翩翩而至,在他的耳边吩咐了几句:“瓮能装,竹能装,有水便能到长安……”高力士一觉醒来,没见到什么老翁,只见他那匹拴在树上的白马正用舌头舔他的耳边。
  高力士大喜,便按照梦中那白发老翁说的“竹可装……”的话语,将上千个两头有节的竹筒用水浸两天,等水分充满竹筒里,再将荔枝一颗颗塞进去,用蜂蜡封口。这一方法果然真灵,荔枝一直运到长安,丝毫无损,颗颗新鲜,唐玄宗与杨贵妃大悦,与宫中各大臣饱食一顿。传说,那托梦的白头老翁不是什么神仙,而是高力士的那匹朝夕相处的大白马,那棵拴马树上的一条条缰绳痕迹,现在还隐约可辨。
  关于这些荔枝进贡的故事,根子镇柏桥村中老人世代相传,至今还能绘声绘色地指出当年高力士一行返回故里,专程到这贡园挑选荔枝进贡朝廷时,曾在村边拴过马的那棵“拴马树”。
  如今,位于根子镇的拴马树公园就是为了纪念高力士所建造,当年拴马的参天古树仍在,现为国家一级名木。这个依托拴马树、建设占地12亩的公园,完美诠释了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是茂名荔枝来的鲜活故事。

杨贵妃
  作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爱吃荔枝是尽人皆知。
  荔枝在唐代号称“百果之中无一比”,有百果之王的美誉。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籍贯山西),从小就喜欢吃川东的荔枝。到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古之“南海”指的是广东和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一带,均属当时的岭南道。
  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自然会尽力满足她的偏好。他命身边重臣高力士不辞山高路遥,从广东高州长途运输荔枝到长安。
  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歇人不歇马,一路不停歇。因此,后来便有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以肥为美的,由于荔枝含有大量的糖分,能补充能量、增加营养,杨贵妃吃了荔枝,肌肤白嫩、娇艳欲滴,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更是欲罢不能了。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是苏轼被贬岭南时做的诗,当时的惠州就有荔枝。在《赠昙秀》中,苏轼写到“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竹笋和蕨菜早已经吃腻了,我最爱的荔枝什么时候才能熟啊!
  还有一句诗也充分表现出苏轼挚爱荔枝的境界:“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荔枝才刚开花,就开始馋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句“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人家陶渊明是在田园里和菊花美酒作伴,他却是想和荔枝过一辈子。

白居易
  白居易对荔枝有别样的情结,他的《荔枝图序》将荔枝的美好与难得刻画得入木三分。美好的是荔枝之色香味: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难得的是荔枝的保鲜: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于是乎,为了极大满足自己品尝到“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的新鲜荔枝,他想出了最原始、最环保的一招——种荔枝。
  为此,他还专门作了一首诗《种荔枝》来记录这个可爱可痴的绿色生态的生活作风: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杨万里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也很喜欢吃荔枝,只不过,他的吃法有些独特。他是就着大酱一起吃的,而且还是陈年大酱!我们可以脑补一下杨先生吃荔枝的样子:一口荔枝,再来一勺大酱。这得多爱吃荔枝呀,估计和煎饼卷臭豆腐就着榴莲吃有得一拼。
  杨万里还专门写了一首《荔枝歌》:
  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去年藏冰减工夫,山鬼失守嬉西湖。
  北风一夜动地恶,尽吹北冰作南雹。
  飞来岭外荔枝梢,绛衣朱裳红锦包。
  三危露珠冻寒泚,火伞烧林不成水。
  北人藏冰天夺之,却与南人销暑气。

汉武帝
  汉武帝也爱吃荔枝。他刚做皇帝没多久,南越王赵佗带了两样贡品,一是鲨鱼,二是荔枝,这个荔枝估计比杨贵妃吃的还要不新鲜,赵佗从岭南带到长安一定花了不少的心思。
  汉武帝得到荔枝后很高兴,那个时候有说法“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吃荔枝能成仙也是汉武帝喜欢荔枝的原因。
  此后他下令将荔枝带到宫中种植,可南方水果在北方根本种不活,最后终于种活了一棵,但是怎样也不结果。汉武帝大怒,把负责种植荔枝的人都给杀掉了,从此下令每年都要向宫廷进贡荔枝。

雍正皇帝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雍正皇帝其实是一位有雄韬大略的皇帝。他毫不避讳自己喜欢吃荔枝。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他居然像唐明皇那样,安排快马,把荔枝送到西安给年羹尧吃。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也是一个荔枝脑残粉,他曾作诗《梦》描述对荔枝的魂牵梦萦:
  来何忽忽去憧憧,空际云行尚有踪。
  应为尝新荔子到,又教梦里一相逢。
  清朝《哈密瓜、蜜荔枝底簿》是这样记载的,在乾隆四十七年,福建巡抚在小桶里面种上荔枝树。在四月开花结果之后,马上运上船走水路出发,到京城时刚好六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当年运来的荔枝一共是220颗,这可是重复数过的。6月18日的那天,乾隆收获40颗荔枝,分给皇妃们分享,一人仅分到一颗,这还是莫大的荣幸。
  相比之下,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可以饱尝荔枝的鲜美,真是太幸福了!
  (整理/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珍珍图/黄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