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州:“加减乘除”筑牢汛期安全“防水墙”
■记者梁雪玲通讯员刘均华董天忠
本报讯为切实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今年入汛以来,化州市水务局积极落实省市防汛工作安排,从实战出发,未雨绸缪,狠抓防汛备汛准备工作,切实筑牢汛期安全“防水墙”,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动态预警监测。以实现各镇(街道)雨量、图像动态监测全覆盖为目标,重新修订罗江干流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化州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化州市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79宗中型和小型水库防洪预案及调度规程,进一步完善22宗水库动态监管系统、55宗小型水库监控设备、4套重要闸坝动态监测设备、12套三要素(水位、雨量、气象)动态监测设备、11套雨量和图像二要素动态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鉴、罗、陵三江沿江的62套实时视频监控设备和13套中小河流河道视频监控设备, 加强对河流和河道采砂工作管理,对中小河流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目前,登陆各系统网站,可以实现预警监测和信息共享,信息化手段大大提高了水旱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减”少损失风险。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村级一页纸预案,绘制山洪灾害风险防御图,在山洪灾害低洼易发区安装了洪涝灾害报警器,行政村、自然村发了铜锣、口哨、救生绳、救生衣等预警及救生工具,印发了宣传手册和明白卡宣传资料;该市水利工程行政责任人、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行政责任人、预警员等1300多人安装使用“应急一键通”APP,利用“一键通”查询雨水情信息;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动做好辖区内田间排涝工程的检查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及时清理渠道的杂草、杂物,疏通排涝渠道,使田间排水畅通,“渠渠相通、沟沟相连”,确保不出现因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内涝现象发生。
“乘”法落实责任。以提高水利防汛抗洪减灾能力为依托,按照“一人一宗工程”要求,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利防汛责任制,全市中、小型水库,水电站和堤防(水闸)工程全部落实了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制机制,切实落实薄弱环节防汛责任,有力保障各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排“除”险情隐患。以突出水利工程隐患排查整治为切入点,投入169.95万元,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对全市2宗中型水库、77宗小型水库、5宗五千亩以上堤防、79宗水闸、22宗水电站、68宗泵站、24宗山塘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目前已完成省定调查任务,为有效开展水旱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同时,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持续派出督查组对各类型水利工程进行随机抽查,针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各地发出“一地一单”整改通知,推动“一宗一策”整改方案落实,限期完成整改。如:该局督促指导引陵水利工程事务所、引青水利工程事务自筹资金30多万元对拦河闸、水库等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度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