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2所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市选手在第三届广东省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

  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开展中西面点专业操作实训。

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

■通讯员 林鹏森 记者 陈艺平
  本报讯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此举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日,我市的职业教育也传来喜讯:经省级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估、省教育厅审核公示等环节,高州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和茂名市南方职业技术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又新增了两所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其中公办学校9所,民办学校3所,在校生6.55万人,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9所。这9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分别为: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茂名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高州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茂名市南方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中职学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量,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优化、突出质量核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产教融合模式,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居广东省前列。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为粤东西北首个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三个县级市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全省最多的地级市。
  全市各中职学校重视专业建设,打造了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药剂、畜禽生产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中餐烹饪等一批品牌专业,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点)11个,省中职学校“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点)16个。注重专业课程改革,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2021年,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61%,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职业教育可提供独特的技能展示和技能比武大平台。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技能大赛中,我市中职学校教师、学生屡获殊荣,成绩位居粤东西北前列。2021年,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选手代表广东省代表队参加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荣获二等奖;由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茂名市南方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10名教师组成的代表队,在第三届广东省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
  随着国家对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立交桥已经贯通,中职学校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就读中职学校“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他们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我市各中职学校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成长空间更为广阔,毕业生参加高职高考,上线率达99%。
  2020年底,我市紧紧抓住创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的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效。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培育单位。各学校加大投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高水平党建工作、构建高水平治理体系、建立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升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如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群,毕业生直接为地方电商事业和农村脱贫致富服务,有效解决了本土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难题。各校充分发挥师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面向农村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1+N”帮扶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