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有需要 父女同心上一线
本报记者张永坚通讯员廖海燕 潘霞 崔平
冯观汉和冯绮玲是住在电白水东街道同一个小区的一对父女,父亲冯观汉是电白区人大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职工;女儿冯绮玲是电白区霞洞镇干部,同时受多年党龄的父亲的影响,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电白水东一些街道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他们住的小区被列为防范区,只进不出,这对父女不方便回,但这没有堵住他们参与防控疫情的决心。
面对组织号召,“我是党员我上”
“现在需要组织一批党员志愿者支援疫情防控,请党员报名。”“我是党员,我上。”父亲冯观汉迅速报名,并负责电白区人大的车辆调配等后勤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到位。
“紧急通知:需要组织10名党员、团员志愿者支援水东街道防控疫情,请报名。”“我是预备党员,我报名!”4月4日中午,身为预备党员的冯绮玲,看到通知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动员身边的1名党员、1名团员和1名群众报名参加。当天匆匆吃过午饭,她便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出发到达管控区内的电白区社保局进行支援,而她家小区就在社保局的旁边,站在自己的家门口却不能进,冯绮玲说:“能在这里守着自己的家,守着自己身边的人,感觉特别欣慰。”
当天晚上8点,父亲冯观汉站在防范区外,女儿冯绮玲站在防范区内,父亲给女儿递上充电宝,就匆匆离开回到岗位上,这是防控疫情期间,父女间的一次很特殊的见面。
面对难题,沉着应对
面对突发的疫情,大家都心里没底。父女俩回想起这几天的志愿支援活动,很多细节久久不能忘记。
“在防范区,有群众着急回家,不听劝,骑着电动车想硬闯,幸好被几个警察拦下了。”冯绮玲回忆说。
“我哪里都没去,才刚刚起床,码怎么就黄了?”
“黄码的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测,你们怎么这样?”
“我昨天晚上都已经做了核酸了,为什么还打电话给我?为什么还叫我去做核酸?”
……
虽然父女俩的支援点不一样,但是在支援期间,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感到困惑、着急、焦虑的群众,给疫情防控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压力。
“面对这些群众,首先我们就要自己冷静,让他们先说完,我们再慢慢解释清楚。黄码是与确诊者在同一时空有过交叉,都会变成黄码,只要三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没问题,就会转成绿码了。”冯观汉打电话指导经验不足的女儿。
面对生活不便,父女笑着克服
“因为疫情出现的时候,是清明假期,刚好我和老婆回老家。没想到,早上出门的时候好好的,中午回不去了,衣服等生活用品都没带。一些酒店当时也不让入住了,已经在老婆铺里打地铺好几天了。”父亲冯观汉笑着说。
“我家小区被封那天,我早早就回镇政府加班了,虽然不用被隔离在小区内,但是衣服没带,宿舍的一套衣服根本不够换洗,有时我就干脆不换了。”女儿冯绮玲闻了闻自己的衣服。
因为忙于当志愿者,父女俩很久没见面了,最近都只是通过电话、微信互相了解情况。面对防控疫情对生活造成的一些不方便,两人都以积极心态面对,一笑置之,想办法自己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