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珠镇切实把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白大褂挎着“小冰箱”上门接种

“不出村,让老人家在家等我就行”


观珠镇卫生院的医生到老年人家中为其检查身体并接种疫苗。

本报记者曾金妍通讯员赖广昭香婷婷
  “不用出村的,让老人家在家等我就行,马上到了。”近日,电白区观珠卫生院副院长梁锦新身穿白大,斜挎装着疫苗的“小冰箱”,满头大汗地穿梭在观珠镇的乡道中。他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下乡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每天“挑”着疫苗到户接种,将暖心服务送到家。
  “多喝水,注意休息。”完成疫苗接种后,梁锦新仔细叮嘱老人及其家属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做好30分钟的留观工作,确保老人接种安全。为了让村里更多老人及时接种疫苗,梁锦新中午不休息。他的同事杨凯医生带领另外一支队伍,中午也不休息,匆忙地扒两口饭又继续进村入户为老人接种疫苗。院长李洪很心疼这些医生,但他说,病毒跑得快,所以我们也不敢歇。
  4月份以来,两支队伍已经为515名老人接种疫苗。他们仍然嫌自己走得不够快,“尤其是电白区出现疫情以后,我们都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白天下乡,晚上他们还会接到紧急上门采样的通知,有时候要忙到凌晨,但也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的疫苗接种工作。
  “我们多走一步,让老人少走一步。”观珠镇党委书记黄凤明要求,一定要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老人不应该被遗忘,他们行动不便,我们要把‘保护屏障’送到他们面前。”
  为了切实做到“应接尽接”,观珠镇坚持做到“三个到户到人”,开展“敲门行动”,让老年人实现在家里接种。
  分片包干到户,责任压实到人。观珠镇切实压实“镇领导包村,驻点团队包片,村干部包户”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落实到户。同时实施接种进度每天通报机制,坚持一天一通报,做到底子清、目标明、工作实,有效推动全体镇村干部把疫苗接种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严格排查到户,动态监测到人。为确保6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开展,各村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采取“逐门进、逐户核”的地毯式摸排,对辖区内老年人接种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走访,精准掌握60岁及以上未接种老年人人员信息底数,并逐个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他们未接种疫苗的原因、是否需要上门接种等详细信息,一一记录建立台账,进行持续跟踪服务。
  精准服务到户,落实接种到人。“我行动不便,孩子又在外地,没有人能够接送,所以还没有接种疫苗。”针对辖区内很多年纪大、出行不便的老年人,观珠镇继专车接送、在村委会或自然村增设临时疫苗接种点等服务方式后,开展“送苗到人”活动,不仅把疫苗接种点“搬”进村,更是把疫苗接种送到户、送到人,让辖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在家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