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高干(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信宜市“麻雀村”平塘镇麻场村,是一个293人的行政村,有4条自然村。村虽小,却有发展南药种植的自然优势,种植了60万株肉桂树,该村正往“肉桂专业村”的路子迈进。茶山镇结合广大群众发展意愿,持续推进茶树种植,不断扩大茶树面积,确保茶山有“茶”,茶山出好“茶”,进一步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旺,乡村兴,抓住产业兴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发展产业不能千篇一律,要避免产业单一化,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我市地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资源,要根据种养习惯、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等精准定位,从实际出发,做好主业,发展产业。如:平塘镇土壤肥沃,黑榄(乌榄)种植历史悠久,颇具规模。该镇马安村有3万多亩毛竹,竹海早已成为我市乃至粤西的一张生态名片;麻场村发展南药种植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肉桂为主的南药。茶山镇是信宜市三华李种植第二大镇,不但有李,而且有茶。茶山镇种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明朝中期以前,茶山一带盛产茶叶,大部分居民住在大山以种茶为业,在奇美石一带种茶万余亩,并在山腰建了一条街叫“横街”,专门收购和销售茶叶,故名茶山。近年来,茶山镇发挥悠久的种茶历史及自然环境资源优势,重振茶业,将茶作为该镇的“一村一品”进行种植推广。
  产业选对了,产业做得优,品牌叫得响,致富有奔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特色产业这一“牛鼻子”,下深功夫,夯实基础,写好大“文章”。延伸产业链条,让特色更“特”。产业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养殖业、种植业方面,而且体现在加工等方面,如:平塘镇可将肉桂进行深加工,制成肉桂茶、桂油等产品;可将黑榄(乌榄)的榄肉、榄核进行深加工,制成多种产品;可开发竹酒等产品,并发展竹笋种植、加工。2019年,茶山镇的“粤云开嘉木”茶叶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的中国企业家年会上获评“第七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2019优秀品牌奖”,并被授予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指定用茶称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兴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不论是实现良地、良种、良机,还是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都需要发挥科技的潜力。实现科技兴农,关键在人才,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科技兴农让农民群众挑起“金扁担”,端牢“金饭碗”。一方面要“请进来”,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从“会”种到“慧”种的转变。再一方面要“引回来”,将有助力家乡、故乡振兴意向的高素质乡贤“引回来”。如祖籍茶山镇的杨叶青女士退休后,抱着造福乡梓的初心在茶山镇开发了“粤云开嘉木茶场”,并以“核心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很快就在茶市场上站住了脚。
  产业有特色,发展才有活力。要以资源为依托,唱好特色“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特色品牌。同时,还要奏响“融合曲”。如利用农业产品、自然生态、农村人文资源等,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等,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融合,一、二、三产业齐步走,将产业链条拉长变“粗”,让特色魅力更加彰显,让产品价值不断提升,让特色产业长出“翅膀”,飞”得更远,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效益,一起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