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有爱的33号核酸检测点

本报记者曾金妍通讯员赖广昭香婷婷
近日晚上,记者在电白区观海社区看到排队做核酸检测的人们不减反增。位于十字路口的这个33号核酸检测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三三”。
33号核酸检测点,是附近每天最晚收工的一个点位。检测点的周边,有3个小区、一间中学、还有城中村,人口密度极大。带着几个小孩的妈妈、步履有些蹒跚的老人、下班匆忙赶来的工人……核酸检测结束的时间一再延迟,医生、干警、社区干部、志愿者们都已习以为常。“核酸检测第一天,我们忙到凌晨。虽然后来调整了检测时间,但是每天仍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结束工作。”33号检测点的工作人员说道。
33号核酸检测点有一群可爱的“大白”,他们是电白区中医院的医生们。那个全程站着、戴着口罩都能从声音里听出笑容满面的姑娘,叫建芳。晚上10点,临近核酸检测结束时间,匆匆赶来担心做不了核酸的群众有些躁动,她站起来主动维持秩序,用轻快的声音安抚着等候的人们,幽默又专业。遇到不肯配合的小孩子,她化身可爱的动漫超人,缓解了他们紧张的情绪。准备结束的时候,又来了十几个人,她还是毫无怨言,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圆满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33号核酸检测点有一群团结的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观珠镇和电白区住建局,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网格员,有的是村民,为了一个共同的抗疫目标聚集在一起。在点长崔国的带领下,他们有的引导居民排队分流,有的指导大家提前准备采集码,还有的现场测温、引导“一米距离”……用坚守见证初心,用汗水诠释担当,红马甲、蓝马甲成为了观海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他们的帮助下,居民群众有序排队,积极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引导,保持安全距离,耐心等候采样。
33号核酸检测点有一支有爱的后勤保障队伍。“检测点有什么需要,请随时联系我们。”在电白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容慧辉的带领下,区检察院、区住建局、观珠镇党委、观海社区组成的后勤保障队伍为33号检测点的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得知现场缺乏手持式喇叭,他们送来了8个喇叭,粤语、普通话、黎话、艾话的“花式宣传”传遍小区,有效地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效率。电白区人大代表、观珠镇乡贤廖廷枚得知观珠志愿队支援水东街道33号检测点,主动向观珠镇捐赠口罩20000个,支援一线防疫人员开展工作。
33号核酸检测点有一群负责的社区干部。社区副主任廖小荣自疫情发生以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了。她总是第一个到达检测点,最后一个离开,她负责33号所有物资的调度,还要保障几个点位工作人员的用餐。4月4日晚上11点,当她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回社区,旁边的居民阿姨心疼地说:“你太辛苦啦。”“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和其他抗疫工作人员相比,不值一提。”廖小荣说。
33号核酸检测点,只是电白区167个检测点的一个缩影。自“0404”疫情发生后,电白区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守护这座滨海城市的健康、平安。在各个核酸采样点,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件件让人破防的暖心事,也在不断发生,在这紧张的抗击疫情气氛中,传递出一份份令人动容的温情,勾勒出了电白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