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系列谈

向中小企业传递更多精准支持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全媒体近日报道,在市委市政府扶持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政策引导下,茂名佳都服装科技集团与中国联通茂名分公司开展5G加智慧工厂战略合作,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茂名服装行业首家智慧工厂,计划在2025年前把分厂辐射到高州各镇,企业用工规模达到6000人,实现年产值15亿元。
  这是茂名民营企业聚焦主业求变创新,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中谋求更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启示我们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向中小企业释放更多政策扶持与改革红利,对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强市战略实施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非公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贯彻的振兴发展重大决策,绝不是权宜之计。去年我市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发展速度与质量领跑粤东西北,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与企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从大国企一枝独秀到国企与民企携手发展,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辐射带动大批中小企业;从支柱产业“单核”驱动到六大优势产业“多核”发力,民营经济逆势而上,折射了茂名经济结构优化所发生的深刻嬗变。事实证明,骨干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而绝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市委市政府用心用功扶持民企发展系列措施的引导下,茂名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以上,缴纳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实现就业占新增劳动力的90%。同时,民企的多业态发展对区域经济做大规模优化结构,避免单一产业结构带来的风险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因此,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向中小企业传递更多精准支持,让政策扶持与民企具有的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韧性实现无缝对接,鼓励与引导中小企业坚定预期,深耕主业,发展壮大,坚持稳茂商、兴茂企,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与创富源泉的重要路径。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向民企开放更多创业创新机遇,又要主动作为,破解难题,为中小企业注入生机活力。要在深入调研,把握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症结所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扫除障碍,提振信心,尤其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给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放水养鱼”是激发内生活力之选,一子落而满盘活,减税降费对中小企业而言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显。化州市一家罗非鱼加工企业在应对受国外疫情影响、产品出口与货款回收周期延长的困难时,得到税务部门的现场服务与辅导支持,将出口退税办结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去年以来累计获得出口退税额26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扩大了生产规模,去年出口水产品达3000多万美元。在税务部门的精准扶持下,化州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去年出口销售额达2.8亿美元。高州市一家新材料织造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技术升级,进口了两台价值491万元的先进设备。茂名海关主动依据国家支持科技创新、鼓励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为该公司办理了减免税审核确认手续,助力企业强化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信宜市怀乡镇政府针对竹编产品出口增长乏力的瓶颈,引导支持中小企将产品做精做细,研发新产品,提升市场附加值,依靠创新实现出口突围,去年该镇竹编出口1.3亿元,同比增长8.3%。可见,把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落细,引导中小企业将敢为人先艰辛创业的精神特质与现代科技、精细管理融为一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是让民企大显身手的必由之路,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要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