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如今成了我市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验收高分通过的美丽村庄
探寻“十万七”的嬗变奥秘


美丽乡村十万七村。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本报记者邓晖晖通讯员曹华区
沿着进村的沥青环村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绿意盎然;村口的农耕博物馆,保存着昔日农耕文化的器具和生活痕迹;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大气磅礴的岭南风格建筑白墙黛瓦,亭台楼阁,廊腰缦回,古色古香;传承了红色基因的党建广场,正对面就是国旗飘扬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是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一个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我市乡村振兴中人居环境整治验收高分通过的美丽村庄。
“党建+”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任凭谁也想不到,2014年以前,十万七村这里道路泥泞,垃圾堆成山。这不是夸大,那时候吃饭都不敢在外面吃,全都是黑压压一片乱飞的苍蝇。”十万七村委会副主任周淑蓉告诉记者,2014年新的十万七村党支部班子上任,才在党建引领下,说动乡贤出资,把村口的垃圾山清走。“当时的垃圾,不知道运了多少趟大车,才总算清理完成。随后,我们村才能修建起这一条6.3公里的环村路。可以说,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从2014年就开始了。”
据了解,近年来,十万七村委会着力把党建工作创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来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按照“党建+”工作模式,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民风,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带队伍,以队伍促发展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在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通过推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模式,抓实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乡村振兴项目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强队伍,队伍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及群众的高度认可。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党组织”,2021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万七村还获得“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广东省健康促进村”“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市级生态示范村”“茂名市新农村示范亮点村”“茂名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集体”“茂名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妇女之家示范点”“茂名市医养结合试点”和茂名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及群众的高度认可。
“党建+”动员全村村民,齐心协力建设家园
走进十万七村,这里有整齐风格的岭南建筑群,白墙灰瓦,飞檐斗拱,令人赏心悦目。有整洁的“十万七”党建广场,有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心公园,有忆苦思甜的农耕博物馆,还有荔园、荷塘、金戏台、康圃、东塘、西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四小园”错落有致散布在房前屋后,精彩美妙的墙绘上面展现了该村文明村庄的气息……
记者了解到,在该村党支部的努力下,每一位党员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挨家挨户动员了全村村民参与该村的改造建设工作。“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齐心协力,把家园建设成如此美丽的村庄,我觉得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特别是在房屋风貌管控上面,我们也是下了功夫的。”周淑蓉告诉记者,村里环村路两旁的房屋,都是村里出钱装修成了统一风格的白墙黛瓦,“村民们也很感谢我们,也主动帮忙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理房前屋后的荒地,种上果蔬花草,变成美丽的‘四小园’。”
“翻天覆地的变化啊,以前那里敢想象有这样的日子?”从小就住在村里的村民黄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一下雨,回家的路上都能带上一斤泥。现在,沥青路都有了。我每晚还会到广场上跳广场舞,生活有滋有味。”
在全村人的努力,十万七村高分通过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的验收。周淑蓉说,“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生态振兴
“我女儿是在中山工作的,她回娘家后说,这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娘家变得这么漂亮,她都不敢相信。”村民吴桂华对记者说起这事的时候,脸上满满都是幸福感。“感谢村党支部,不仅把村子建设得这么漂亮,还帮我在村里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
记者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十万七村,每一次来这里,都会被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所触动。据了解,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保洁员定岗定责定位的责任制,建立“一村一网格长”管理制度,监督垃圾日产日清,并发挥党员树榜样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对垃圾黑点进行清除,严格落实门前三清理,实行每家每户悬挂“党员先锋责任岗”、“户主三清理”责任牌。一是借助幸福村“六个一”创建工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庄的水、电、路、厕等配套建设,实现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环村路村村通,村内主干道和住房周边,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村道安装路灯,道路两旁实现绿化美化,逐步推进雨污分流工程。
同时,该村乘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主动联系市、区包联单位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全民创卫清洁家园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十万七村卫生保洁公约》等一系列实施性强、约束性高的制度,坚持落实宣传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持续开展环境整治,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学”与“做”中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卫生素质。
十万七村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非贫困村示范点。近年来,十万七村通过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并加强建设农村道路、水利、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法制、社会保障事业等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十万七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着力推进幸福和谐村庄建设,不断完善村中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从我做起,齐齐参与”,为配合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搞好全村的卫生工作,在全村实施“户主三清理”责任制,提高村民的卫生保健意识,确保创建卫生文明村的工作进展。通过动员党员群众对住房周边、道路两边的杂草垃圾进行整治,全民齐参与,一起美化绿化亮化村容村貌,一步一脚印,通过整合村内的空闲土地,合理规划建设绿化带、停车场、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做到既留住了乡愁,又能安享生活,把十万七村打造成了一个美丽、和谐、宜居、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建+”村企合作,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渠道才能通畅。该村党支部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兴修水利,建造水渠对农田进行分流处理,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提升农产品的生产量,并加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金信米业的联系和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种植指导性农产品,企业负责收购销售,保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产业振兴工作。
“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提升产业振兴的力度,努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周淑蓉说,十万七村要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让美丽乡村不变质。
在公馆镇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包括十万七村委会在内的公馆镇绝大部分乡村,都从“脏乱差”,摇身一变成了环境整洁的美丽村庄,也都通过了茂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净整洁村村过关的验收。也正是如此,茂南区乡村振兴“走听看想比”现场会来到了公馆镇,通过看成果、问经验、学方法、找差距,全区都参与了实地学习公馆镇的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公馆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案例,为茂南区其他镇进一步开拓思路,助力乡村振兴。公馆镇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不会作假,这是真切体验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生活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将会在公馆镇一直保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