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潘茂名文化 打造“好心茂名”


特约评论员吴松
  3月5日,一场意义特殊、影响深远、别开生面的“潘茂名文化研究暨廖君文化作品分享会”在茂名市博物馆举行。这是茂名文化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大喜事。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尽管不在现场,然而,却能感受得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文化氛围浓厚,浓郁的茂名地方特色文化气息荡漾在茂名每个角落。茂名文化界正以一个别样的行动,挖掘潘茂名文化,传播潘茂名文化,弘扬潘茂名文化,擦亮潘茂名文化品牌,打造“好心茂名”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滨海绿城好心茂名”魅力之城美丽绽放。山海并茂,好心闻名。
  茂名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茂名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西晋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这一年,潘茂名出生在高州浮山岭附近的山村,冥冥中注定茂名这座城市与潘茂名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为了纪念西晋道士、医者潘茂名,传承发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精神,隋朝以潘茂名之名设立茂名县,唐代又用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为潘州,此后,茂名这座城市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茂名人民把潘茂名的姓和名留在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上,烙印在茂名人民心坎里。就中国而言,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地级市,茂名市是唯一的。潘茂名文化作为茂名城市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作为“好心茂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如何传播挖掘潘茂名文化,传承发扬潘茂名精神,这不仅仅是文化界的事情,各级党委、政府更要从顶层设计着手,以前瞻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全市一盘棋,挖掘整合潘茂名文化资源,谋划推动潘茂名文化活动开展,传承潘茂名特色文化,提升茂名文化品位,打造“好心茂名”。“潘茂名文化研究暨廖君文化作品分享会”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政府、文化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是传播弘扬潘茂名文化、打造“好心茂名”的一次有益的研讨性的尝试,是茂名挖掘传承发展潘茂名中医药文化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现。市作协主席张慧谋在分享会上说,“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风吹沙的过程。”可见,擦亮潘茂名文化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政府和社会各界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踔厉奋发。
  事实上,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传承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心精神,从政府层面不断整合潘茂名中药文化及南药、电白沉香、化州化橘红等资源,大力发展大健康优势产业,厚植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打响潘茂名中医药城市品牌,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随着潘茂名文化研究院、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的批准成立,以及高州市中医院以潘茂名原方为源而研发的潘仙药囊、健脾、胃片等中药品的推出,我们看到茂名各地挖掘传承发展潘茂名中医药文化的力度不断加大,结出了累累硕果,更看到茂名人踔厉奋发,传承发展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心精神,为推动茂名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彰显担当作为。
  潘茂名文化作为岭南特色区域文化,力道绵长,内涵丰富,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唯一性,是茂名地区特有的特色文化,只有不断挖掘研究探索、总结推广,才能传承发展潘茂名文化,弘扬潘茂名精神。茂名文化界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潘茂名文化,践行潘茂名精神。“他们做的不是把潘茂名这个人物原原本本拉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而是弘扬潘茂名文化和精神。”毕竟,“潘茂名在茂名和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不是传说。”廖君作为茂名挖掘传播弘扬潘茂名文化和潘茂名精神的推动者、传播者、践行者,深谙个中道理,义不容辞,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绵薄之力挖掘保护、研究探索、传承发展潘茂名文化,践行潘茂名精神,弘扬“好心茂名”精神。他从作家与文化研究爱好者的角度出发,用十年时间去研究、挖掘、保护、发展潘茂名历史文化,最终编撰写就一部经典专著《潘茂名研究与综述》,成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潘茂名历史文化的著作,研究精神难能可贵,研究成果更值得肯定。他深入研究“好心茂名”精神的启元、粤西道教医术、中医药理论、“济世救民”思想、“无为、虚静、守拙”人生观、“拜潘仙”信俗、潘茂名诞辰纪念日、潘茂名中医药传承与技艺制作等潘茂名文化,把潘茂名的姓与名永远留在茂名这片深情的土地上,为茂名各地进一步挖掘潘茂名文化,传播潘茂名文化,擦亮潘茂名文化品牌,践行潘茂名精神,打造“好心茂名”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奠定了厚实基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潘茂名与茂名是人与城市的关系,人以城名,城以人传。作为茂名的一份子,我们应凝心聚力传承潘茂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好心精神,“把更多的力量凝聚、沉淀下来成为一个高度,像火焰一样,让潘茂名文化和潘茂名精神的光辉照亮茂名这个城市,温暖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