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农产品也需要品牌的加持
小舟(市区)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生灵,茂名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孕育了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也造就了茂名成为广东省首个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茂名农产品虽然有量、有品质,但总体上仍缺乏独特兼具长期特质的品牌加持。目前,正值春耕,荔花怒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再次引发了笔者对茂名荔枝品牌的思考。
对于品牌,笔者十分认同这个说法:“超级品牌就是超级符号。人类文化,本质上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演化的过程。借用已有的文化符号,寄生在里面,然后想办法把这个符号私有化。创造任何一个符号,都是很难的,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恰好的机缘。谁能够帮助推进这个符号的演化,谁就有机会把这个符号占为己有,让它成为自己的品牌。”什么是文化符号?刚刚过去的春节,就是一个文化母体。形成这个文化母体,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并且不断有新东西去充实它、强化它、丰富它。比如,魏晋时期,才出现除夕守岁的习俗;到唐代,出现了拜帖;到宋代,出现了鞭炮和春联;到了明代,开始有了祭灶神、贴门神;到了80年代,出现电视春晚。央视开始办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并不比办其他晚会节目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由于这个产品寄生到了春节这个文化母体里面,借用了文化的原力,它就更容易壮大。对于春晚,虽然每年都有人不喊好,但是春晚仍然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电视收视率的绝对王牌。为什么?这是因为借用了春节的力量,春晚已经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可口可乐整体销售业绩大幅下滑,他们想在圣诞节时进行促销,用了各种圣诞老人形象,都收效甚微。直至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聘请了著名广告插画师海顿·珊布重新设计圣诞老人的形象。珊布借鉴克莱门特·摩尔的诗歌《圣尼古拉斯的拜访》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统,描绘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圣诞老人形象:高大、身着红装、欢快喜气。这个经典的圣诞老人形象,为可口可乐创造了长达30年之久的销售热潮。
相对于其它农产品,茂名的荔枝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仅仅有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原力加持,还有现代网络文化的加持,更有国家行政力量的加持。晚唐诗人杜牧写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经过1000多年的流传,早已让大家耳熟能详,只要一提到荔枝就自然而然想起这首诗。2017年我们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在推介茂名荔枝时轻轻一改,“一骑红尘妃子笑,缘是茂名荔枝来”,一下就把茂名荔枝与千年文化结合了起来,成为了我们茂名荔枝的最佳广告语,而且重复了千年的广告语。清代两广总督阮元的《岭南荔枝词》:“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则给茂名荔枝赋予地域的原力加持,因为著名的贤宦高力士是茂名人。卖荔枝就是卖文化,吃荔枝就是吃文化。“520”——网络情人节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以及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过去几年,我们铺天盖地策划了“520·我爱荔”网络宣传,一下子把茂名荔枝与表达爱结合了起来,与网络文化结合起来。红彤彤的荔枝看起来确实挺像一颗心的,它的成熟过程由涩到甜、由干瘪到圆润,这也正是爱情的发酵过程。“520·我爱荔”已成为茂名荔枝的专属。
“做品牌是为了进入人类符号系统的主航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进入主航道的接入点,你拼命凿开那个接入点就行了。所谓滴水石穿,靠的就是重复的力量。”真正的对手,除了时间,就是和你争抢这个符号的其他存在。比如,对杨贵妃吃的荔枝出处,就有人说是来自闽中或巴蜀。另外,打造品牌除了反复重复,用时间的力量放大自己的信号是唯一途径。可口可乐的LOGO由其会计师弗兰克·罗宾逊于1887年用斯宾塞体书写,1890年进行了一次重大改变,但新的LOGO只用了一年就更换回原来的。截至现在,130多年过去了,可口可乐的LOGO与1887年的还几乎一摸一样。冯巩每年都参加春晚,但只有他出场时从来不改的那句“想死你们了”成为他的表演标志,让人一听到这句话就想到他。这背后的策略就是运用了让人有稳定预期的记忆方式。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即将建成,第六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在即,期待若干年后“一骑红尘妃子笑,缘是茂名荔枝来”、“520·我爱荔”、中国荔枝产业大会等真正能成为茂名荔枝品牌资产,此时也就没人再敢说茂名农业“大而不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