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做好后期管护
汤杰华(化州)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大力推动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效果良好,大部分农村环境已明显改善。但其后期管护工作仍需进一步落实,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抓好“门前三包”。通过“小手拉大手”“以上率下”等方式,带动村民定期清扫,把生产工具、柴草等堆放整齐,确保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二是抓好“集中清扫”。通过组织村民定期集中清理村道两侧杂草、清除村内黑臭水体、清扫积存垃圾等,确保及时剪掉影响村庄环境“歪枝斜杈”。三是抓好“保洁队伍”。由行政村建立一支覆盖辖区所有自然村的保洁队伍,负责每隔一天清洁打扫村庄一次,确保辖区内垃圾收集点及时清空。四是抓好“评比激励”。定期开展“最美清洁户”“最美农家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并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形式,形成示范效应,激发村民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后期管护工作的热情,用先进典型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培养群众自觉保洁意识,逐步提升村民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的主体意识。五是抓好“四小园”建设。在处理“三清三拆”残留建筑垃圾后,充分利用“三清三拆”形成的空地,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杜绝出现“三清三拆”后杂草丛生的现象。六是抓好道路养护,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七是抓好“管护制度”。各级党政部门通过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建立健全设施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村庄道路养护、村庄保洁、生活污水治理等后期管护工作,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八是抓好“管护经费”。通过向乡贤、村民筹资,号召“万企兴万村”等,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并统筹谋划使用募集的资金、村级党群经费、村集体收入、上级专项资金等,以“开源节流”为原则,逐步建立“农户付费、村级统筹、政府补助”的后期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粮草充足”,为打赢这场“持久战”做好充分准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加快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村人居环境后期管护机制,有助于切实巩固人居环境建设成效,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