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论文
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促成因素和应对良策
化州市平定中学 尤观志
摘要:中学教育阶段,是中学生最终容易产生叛逆和懒散、不求上进的学习心理的阶段,如果没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教育引导,就会影响学生后半段教育生涯的发展方向,不利于中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本论文将着眼于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厌学思想,从厌学情绪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厌学情绪的措施两大方面展开探讨,帮助教师找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教育;厌学情绪;发生原因;解决措施
引言:学习阶段永远是一段痛苦又具有收获感的长时间过程,在达到学习成果的最后一刻,我们才能从痛苦中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可是在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往往难以承受学习过程中的压力,碰到困难就不愿坚持,最终变得厌恶学习、害怕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从攻克难题的过程里发现努力的意义,从解决学生厌学、怕学的问题呢?笔者将在下文中对此展开讨论。一、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影响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错误认识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反作用。在中学生接受教育的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成为父母最重视的问题,许多家长会容易受到急功近利的心理因素影响,对学生在学习阶段中的成绩要求过高,给予学生太多的心理压力,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还有的家长会习惯性采取“严厉教学’的方式,无论学生得到高分还是低分,进步或是退步,家长都极少会给学生鼓励,只会一味的斥责学生:“眼前的好成绩算得了什么,要一直好下去才可以。”“考这么低的成绩,你也太不争气了。”类似这样的话语,不仅不利于孩子建立起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也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打击中变得自卑敏感,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最终走上恶性循环的道路。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
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可能还需要节省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这样的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集中性和注意力,最终导致其对学习的兴趣程度不高;其次是社会思想因素的影响,在当今意识形态多样化发展的社会里,学生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各种抖音、快手短视频的不断涌现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思想和生活方式。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内还不能准确分辨出各类思想的好坏,极有可能被各种拜金主义、娱乐至上、读书无用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变得叛逆,不愿学习,试图走捷径去达到虚幻的成功目标,最终忽视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内在因素,自然就是学生自身出现了问题。学生虽然受外界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最终选择权仍然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有些学生在面对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不能秉持住自己的初心,在本身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转而投向各种网络游戏、娱乐场所的怀抱中。在缺乏学习自制力的学生里,这样的问题最终会导致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陷越深,彻底失去想要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最终走上厌学、弃学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不会失去对学习的自控能力,但是可能受自身智力发展条件的制约,即便是非常努力也无法达到很好的成绩,在这样漫长的拉锯战里,这样的“后进生”会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也走向厌学的道路。
总之,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厌学成因有其共性也存在差异。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无成就感是多数厌学心理形成的共同动因。【1】我们在帮助学生改善厌学情绪时,要找准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回正确的道路。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应对措施
(一)实施家校教育结合措施
能够很好的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帮助学生减少厌学情绪有很好的作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教育孩子的演讲大会,通过演讲让家长明白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做好一个怎样的角色,帮助家长以正确的、积极乐观和轻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定期开展家长会,或是到学习波动幅度大的同学家中进行点对点的家访,让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里,在家长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态,在学生状态不对时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摆脱厌学情绪。
(二)开展生动的教学模式
为了减少课业压力和教学课文的枯燥性,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多计划一些生动的、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放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图片,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视觉性记忆的方式教学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重点记忆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课业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里,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课文,用自己的理解重构课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通过趣味表演,让学生消除厌学的情绪;教师也可以在各种主题学习中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课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思考,在生活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三)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为了帮助学生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学校应该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和当地政府进行协商沟通,尽量不要让酒吧、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出现在学校周围,扰乱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在学生在校期间,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教学,从行为习惯上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素养,自觉抵制周边不良环境和危险场所的诱惑;学校还要定期举办德育思想活动,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也能重视德育的发展,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面对各种社会风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走偏、不走歪,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厌学心态,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结束语:
学校和教师应当把握好容易产生厌学的因素,及时帮助学生规避厌学情绪,真正实现学有所获,并助力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努力者”、敢于自我实现的“挑战者”。【2】
参考文献:
[1]陈秋言,Nathaniel Westfall,曹玉栋,陈俊,闫智.不同学校初三学生厌学心理状况的对比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7):97-99.
[2]尧胜蓝.从“厌学”到“乐学”的距离并不远——助力中职学生学有所获的教育管理实践尝试[J].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9,18(10):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