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特约评论员蔡湛
电白麻岗镇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发展圣女果种植业,通过聘请专家教授作技术指导,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现了专业化规模生产,去年全镇圣女果产值达五亿多元,惠及8000多从业人员。
这是茂名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助力打造农业强市的一个缩影。据茂名日报日前报道,我市银行系统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1年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710亿元,同比增长分之11.29%;普惠型涉农贷款190亿元,同比增长32.15%,为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供了金融支持。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要有主动作为精神。推动农业由“大”向“强”转型发展,是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之一。以实施茂名乡村振兴“1+4”行动方案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带动茂名奔向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支持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展示作为的着力点。农业产业的一个特点是投入产出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会受自然条件与市场环境变化的较多影响,一个项目从酝酿、论证到建设、投产,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定力,还要迎接和破解各种风险与困难。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协调指导金融机构,从调研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入手,依据农业经济发展规律,以长远眼光审视与扶持现代农业开发,制定实施金融支农规划。尤其是切实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与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机构主动支持现代农业开发,去年投放支农支小贷款14亿元,为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涉农项目注入了金融活水。信宜竹编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金融机构支持下,通过开发差异化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使廉价的毛竹、芒藤加工增值,成为年产值十亿多元、惠及数万农户的富民产业。可见,金融机构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主动支持富民兴村产业发展,传递服务农业经济的政策温情,体现了金融为民旨义和服务实体经济导向,说明只要将认识凝聚到市委市政府打造农业强市的决策上来,真心实意支持茂名向广东乡村振兴第一方阵迈进,金融支农惠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要有创新精神。勇于突破传统管理思维与固有模式的羁绊,开拓更多为实体经济与富民产业注入生机活力的路径,是我市金融机构扶持农业特色产业的可贵之处。金融支农惠农,除了政策引导与政府支持外,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创新也必不可少。作为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在资金的安全、效益与支持惠农产业发展上找到平衡点,实现多方共赢,就需要以管理创新、平台创新、产品创新,改善服务,规避风险,提升效益,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我市金融机构针对茂名全产业链打造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四棵树”和罗非鱼“一条鱼”,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先后推出“生猪贷”、“橘红贷”、“罗非鱼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开发以农业知识产权质押为担保的“智造支持贷款”,以信用贷款、未来收益质押融资、林权质押融资等,向荔枝产业科技研发、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等优质项目提供融资3亿元,为农业科技开发注入金融活水。我市罗非鱼产业闻名遐迩,出口量在全市外贸产值中占较大比重。从罗非鱼养殖、收购到加工、出口,产业链条与周期长,涉及资金较多。金融机构为此开发“罗非鱼贷”,对罗非鱼产业链各环节给予精准支持,使茂名罗非鱼产量与出口量持续增长,成为年产值30多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这说明知难而进办法多,只要秉持事不避难、敢于创新精神,金融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这彰显了金融机构支农惠农的责任担当,也对其他部门与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给予有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