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州社保局以优质服务指数换取办事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心”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窗口
■记者张伍通讯员陈剑飞陈静
本报讯 “现在来社保中心办业务可方便啦,进门就有人领着办、帮着办,服务又快又好。”65岁的李大爷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年的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都成为他的“心病”。近日,记者在化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窗口,见到工作人员简捷地完成了李大爷的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老人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化州市社保局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以茂名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一号工程”为抓手,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省心、舒心、暖心、放心”的“四心”式服务,倾力打造亲民便民服务窗口,以优质的服务指数换取办事群众的幸福指数。去年12月,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
“一窗通办”有力度
群众办事更“省心”
该局推动社保业务流程简化提速,通过“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实现“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全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平台”。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将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10项业务事项实行“打包办”,企业群众办理业务只需通过一个服务大厅、一个服务窗口或平台、提交一套材料,即可一次办理,让群众“一事跑多窗”变成“一窗办多事”,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高频事项“提速办”。该局不断拓展社保经办“再提速”空间,做到即办事项限时办、简易事项实现“秒办”、一般事项10分钟内办结,复杂事项原则上办理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具备条件的及时转为即时办结事项,社保服务事项平均提速50%。推动所有事项“简便办”。推行线下服务一门、一窗、一次“三个一”。该局对外发布的社保服务事项,实现同一区域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口,绝大部分事项做到一次办结。全面推行27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减材料、减证明、减手续、减环节“四免”优化工作,降低群众的办事难度,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
“掌上社保”有速度
群众办事更“舒心”
针对疫情防控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该局适时发布温馨提示、工作指引,积极引导企业群众通过网站、微信、电话、邮寄资料等方式,实现社保业务“网上办”“自助终端办”“微信办”“电话办”“邮寄办”“传真办”,以“足不出户、一网通办”确保社保经办服务24小时“不打烊”。特别是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促便捷,全力打造“掌上社保”,将社保服务由“实体大厅”向“掌上大厅”迁移,从“办事窗口”向“手机窗口”延伸,从“线下办”向“指尖办”转变,引导办事企业群众通过手机微信“粤省事”小程序、 “12333”APP、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即可办理社保业务,实现“一机在手,办事无忧”。据悉,去年以来该市企业职工养老认证“掌上网办率”达70%,申请失业保险金“掌上网办率”达85%。
“绿色通道”有温度
群众办事更“暖心”
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该局认真梳理高频服务事项,在服务大厅窗口开设业务办理“一站式”绿色通道,提供人性化、适老化社保服务。如设置等候专区,印制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专用办事指南,提供轮椅、老花镜、医药箱、充电器等便民服务设施,让老年人清楚办、舒服办;结合社保志愿服务活动,配备咨询员,提供政策解答、办事、自助设备操作、线上服务操作等引导服务,帮助老年人当场办、快捷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事”的要求,开展“社保服务上门办”“认证下乡暖人心”等活动,每月将社保数据与市级、省级、部级三级疑点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对疑点人员及时提供上门认证服务等方式,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暖心便利的服务。2021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到养老院、村(居)委会为行动不便老人进行资格认证552人次,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众获得更多暖心服务。
“打造尖兵”有硬度
群众办事更“放心”
该局以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为契机,打造业务精、技能强、服务优的社保经办队伍。坚持“练兵工作化、工作练兵化”,采取线上比、现场比、集中比、工作中比等方式,寓练兵于日常工作之中,切实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依托人社在线学习平台,持续开展“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活动,实现新进人员必学、新出政策必学,切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经办业务的能力。坚持业务工作和行风建设两手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打造高效、廉洁的社保经办队伍。全面推行服务窗口全过程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社保服务实体大厅、网上经办系统、自助服务端等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形成“一人一机一码、一事一次一评、一月一比一公示”的全过程评价机制;不定期就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办理结果等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倾听企业群众的呼声,了解企业群众的需求;加大评价结果的使用,作为平时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推动窗口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更放心的社保服务。截至目前,社保大厅经办业务实现群众零投诉,群众好评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