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苏子俊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2021年6月进行了乡村振兴住镇帮镇扶村帮扶工作的交接。全国乡村振兴工作蓬勃开展。乡村振兴的重心工作,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目的。随着税费改革,村级运作存在一定困难。乡村振兴必须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做文章,笔者认为,要做好乡村产业振兴的文章,就要鼓励和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农村集体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村集体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但目前村级经济收入普遍比较薄弱,来源单一,主要靠上级补助收入,其他经济资源未能盘活,必须增加集体收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必须要有新思路,要有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要有积极进取的好班子,才能拓宽集体收入。本人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村集体收入的来源渠道
  1、鼓励发展集体产权物业经济。根据区位特点和规划要求,把集体收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土地、房屋等经营性资产,通过建造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等途径,增加集体租金收入。
  2、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鼓励符合农业规划的村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特点,积极参与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开发,投资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业产业。
  3、有序进入服务业领域。根据各村自身条件,通过参与农技服务、农业中介服务、发展农业连锁经营等来增加集体可用财力;通过开展工业园区配套项目服务,参与经营性文体活动设施、便民利民设施、绿化、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或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拓展村集体收入渠道;有条件的村也可通过资产、资本经营的方式,进入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4、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合理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村集体产权的闲置厂房、荒地、河塘、岸滩等不动产及工业机器、农业机械的经营权,通过引人引资引项目,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二、政府主导,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村集体增收
  1、按市财政增长幅度,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基金规模,新增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2、政府对村集体增收用足用活奖励政策,如建厂房、盘活存量资产、经济发展奖、农业设施扶持奖等。
  3、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直接贴补等形式,加大对行政村在环境卫生整治、河道疏浚、乡村道路建设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支持。
  4、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整治、开发利用好本村的老宅基地、应拆未拆房屋、废池塘等闲散地,有效增加村集体耕地数量以及挂钩建设用地指标。对复垦后仍由农户种植使用的土地,由村集体收取租金。
  5、广泛开展“村企联建”活动。创新村企党组织设置方式,大力推进村企挂钩合作共建新农村。根据不同行政村的实际,按照就地、就近和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每村分别落实1家规模骨干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对挂钩,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企业开展“村企联建”的活动经费,符合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规定的,可在税前列支。
  三、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村级经济的发展活力
  1、加快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办法,在明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产权的基础上,建立成员共有、民主共管、共同得益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的积极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加快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和股份制、合作制的基本要求,吸纳农民个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权,把土地连片集中,统一规划,对外实行土地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与农民共同收益。
  3.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为重点,为农民群众搞好种养和专业特色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对发展村级经济的组织领导。各镇(区)党(工)委、政府(管委会)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结合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任务,定期督查推进。
  2、加大对发展村级经济的部门帮扶力度。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落实村级经济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评比和创建活动,努力创造村级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有挂钩帮扶任务的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加大投入力度,做到“挂钩人员、目标要求、措施落实、服务协调”四个到位。
  3、选好村干部,消除后顾之忧。大力推进“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选拔、委派、竞岗等方式,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思想理论、政策法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本领。切实关心村干部,建立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4、加大村级考核管理力度。将村级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的增长和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村级组织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并与村干部的报酬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数标准配备村干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有效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严格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程序,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严格界定集体收入薄弱村标准,提前达标的予以奖励,对逾期不达标的要相应扣除村干部年终考核报酬,不胜任的及时进行调整。
  (作者单位:高州市沙田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