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摒弃小格局 支持大格局
黄超平(化州)
大的变化往往是从一个新的做法开始再慢慢形成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村里每家每户一改以往将垃圾随意倒在河边的做法,主动用一个大大的垃圾袋把一天产生的垃圾悉数装好,准点等待收垃圾专车到来,再统一投放。农户门前屋后,再也没有看到红的塑料袋、白的纸巾、各种零食包装袋到处飞或者各种杂物到处摆放的情况,乡村卫生状况变得杠杠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笔者时隔多年再回信宜老家,村里的卫生习惯发生质的改变是最大的感受。
农村尚且可以坚守新规,做到同一时间统一方式统一地点投放垃圾,为什么个别城市小区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投放垃圾就难以坚持?笔者在单位包联片区清洁卫生的时候,临近商铺的住户大多会由衷地感谢包联单位工作的付出,并承诺遵守门前三包,助力创建卫生城市。但是个别商铺门前半小时前扫干净了,再次转回头同一地方烟头又出现,对此商铺店员以高高挂起的姿态看戏,甚至与顾客一样,随意丢弃烟头,反正弄脏的不是自己的“家”门。就是诸如此类“不是我家”的流动路人,“我方便就好”的心态,导致一些地方卫生状况难以提升,而藏在背后的商铺老板则以“房子是屋主的,垃圾不是本人丢弃的”抵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教育和批评。
在创建卫生城市的过程中,想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深刻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市民难以将乱扔垃圾的陋习改掉?莫非真的要上升到处罚的程度上才能解决问题?如果真的如此决定,不自觉下的文明会如“强扭的瓜”那般不甜么?创建卫生城市,实行党政机关包联片区的做法,就是走一条党群联合的路线,以政府部门党员干部形成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市民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中来。只是有个别人,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这一场全民行动。纵观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市民群众尚且可以自发地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让人动容。笔者呼吁不管是大灾大难,还是平常行为习惯的遵守,都应该摒除“与我无关”的小格局思维,时刻以“主人翁”的大格局姿态去面对,再大的困难,再难改的陋习,都会在团结一致的共同努力下化解。做国家的主人,做创建卫生城市的主人,把自己的家建设得更加美丽,惠及的也是每一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