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茂阳合作催生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特约评论员蔡湛
  聚力湛茂阳,携手开新局。8月2日,湛茂阳党政主要领导第二次联席会议在茂名成功举行。与会领导实地考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扩容提质、滨海旅游发展等情况,通过真诚交流深度沟通,审议通过了《湛茂阳2021至2022年合作工作计划》,为推进湛茂阳高质量合作,共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注入新动能。
  湛茂阳协同合作具有厚实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三座城市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处,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广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相互合作能够催生聚合新能量,自湛茂阳第一次联席会议以来,三地全面履行合作协议,紧密协作,并肩共进,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质量,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展示了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以政务服务为例,湛江、茂名、阳江等市联手建立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工作机制,通办事项涉及公安、教育、民政等11个领域共80多个事项,给三地企业与群众带来异地办理的便捷体验,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湛茂阳地域相连,联手呵护生态备受关注。三地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水污染防治合作,保护共同重要水源,建立江河海堤防洪防潮体系,提升了防治污染与应急处理能力,有力保护了三地优美良好生态。同时,湛茂阳联手推动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联通、互补、联合调度的多层次水资源配置网络,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因此,以湛茂阳第二次联席会议为新起点,坚定合作信心,锚定合作目标,落实合作项目,构建协作共赢的现代产业体系,必将推动三地合作迈向更宽领域与更高层次,加快形成“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外”的湛茂阳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合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湛江、茂名、阳江相互学习取经,是湛茂阳第二次联席会议的热点之一。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大兴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强市大有裨益。湛江市近年来强力打造钢铁、石化、造纸等支柱产业,构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架构。阳江市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我省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湛江、阳江的经验,对我们实施向海而兴战略,加速新兴产业发展,重构茂名竞争新优势给予有益启示,也拓展了三地合作的更大空间。湛江、茂名、阳江都拥有石化、装备制造、海产品加工等临港产业,发挥港口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三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一。如何在支柱产业的发展上实现资源优化成果共享,应当成为三地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茂名与湛江石化企业在资源互补和深度利用、技能人才培训、长周期安全运转、环境保护、新材料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取得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改善生态等一系列成果,就印证了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湛茂阳第二次联席会议商讨确定三地合作方向和重点项目,为我们乘势而上擘画合作共赢新篇章注入生机活力。高速铁路、快速公路、民用机场是粤西融入大湾区乃至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湛茂阳合作的重点领域。我市在加快沈海高速茂阳段、茂湛段改扩建工程的同时,协调推进粤西地区空铁一体化,加快推进广湛高铁建设,进一步缩短三地通行时间;完善连接湛江吴川机场的快速路网,充分利用机场强大的辐射能力,推动空港产业发展;谋划湛茂阳都市圈城际铁路、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和信宜至阳西高速公路等项目,提高三地快捷通达水平。粤西旅游资源禀赋丰富,许多景区闻名遐迩,通过湛茂阳旅游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从航空、水运到陆上交通,从景区接待到客源共享,都作出细密安排,形成长效机制,不仅将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而且实现资源共享,使各城市旅游开发风生水起。我市旅游收入从每年几十亿元、游客100多万人次,增加至旅游收入400多亿元、游客800多万人次,目前正在布局千亿级滨海旅游产业,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沿海城市尤其是湛茂阳的合作。由此可见,合作产生新势能,合作推动新发展,区域合作日益成为发展新亮点。湛茂阳合作正当其时正得其势,贯彻落实湛茂阳第二次联席会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决策,抓住合作新机遇,一张图纸干到底,湛茂阳合作将展现璀璨前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正向我们大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