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革命老区 追寻红色记忆

——探访革命老区茶山笃


  

□梁少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我们一行3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老区那霍镇茶山笃探访。
  茶山笃是电白区那霍镇茶山乡的一个大山坳,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以进入。茶山笃共有香木根、牛蕴等7条自然村,是历史悠久的客家山村。革命战争年代,广东南路和茂电信地下游击队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茶山笃为革命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走进茶山笃,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这是一片宁静的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牛羊觅食,偶见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田园画卷之下,掩藏着革命硝烟。香木根村的陈洪清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领着我们在各条村中穿梭,寻找岁月留下的痕迹,讲述那些红色往事。陈洪清老人年近80岁,革命战争年代时他虽年纪尚小,但对发生在这片红色沃土的革命事迹铭记于心。
  我们绕着村舍行走,跨过一条小水沟,拐了两个弯,便见到一栋楼房。陈洪清老人说:“这是陈秀佳后人的住宅,当年是平房,国民党进村围剿,游击队战士在村民的掩护下撤到山上隐藏,其中一名游击队员因脚有伤无法随队伍转移,村民便将其藏在这里的大屋房里,用盛谷的大箩筐盖着。国民党士兵用枪托击打了几次大箩筐,没发现可疑,躲过一劫。”
  陈洪清老人边走边说:“1945年初,共产党员郑光民率领游击队发动石坦堡起义。起义失败后,郑光民、张杞才、张桂春、张茂儒等游击队骨干撤退到这里掩蔽,村民送粮食送衣物接济。先后在这一带活动过的游击队员还有钟正书、车振伦、黎光烈等一百多人,村民节衣缩食支持革命,提供粮油、番薯、芋头、蔬菜,猪牛肉、家禽等。还给队员理发、治疗脚伤、放哨、送情报。受到共产党员进步思想的影响,周桂东、陈锦成等多位村民参加了游击队。”
  我们穿过一块木薯地,来到一个小山岗,陈洪清老人指向远处的半山腰说:“那里就是牛蕴村,1947年底,电白党组织在那里成立“北平区”工委,王克任工委书记,唐力生任副书记。那座平房就是当年游击队活动的旧址。”我们顺着老人指向的方向望去,只见半山腰处有一座平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周围绿树环绕,青翠欲滴。房子前面是一片梯田,禾苗绿油油,风景优美。老人接着说:“国民党进村扫荡,游击队就从牛蕴村背后绕过,转入正坑大横路,然后撤到山上。村背后山高林密,利于隐蔽,每次扫荡都扑空。”
  我们站在小山岗上,凭山远眺,周围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各种树木布满山岗,层林尽染。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溪隐隐约约绕过村舍,流向远方。徜徉在革命先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仿佛亲临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过不同寻常的经历;每一处革命遗址,都令人充满敬意。关于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陈洪清老人还讲了很多,每一个事迹都令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扣人心弦。
  如今,老区人民不忘初心,抓住“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契机,如火如荼地加快乡村建设。陈洪清老人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向外面的道路已加大加宽,铺上了水泥,安装了路灯,出入方便了;自来水已进入到每家每户,结束了打井取水的历史;村民捐资捐款维修停办的茶山笃分校,将恢复办学……”
  走进茶山笃,追寻红色记忆,目睹老区的变化,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今天的和平幸福,正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要让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