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茂名典型革命英烈代表①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1、黄学增 ——广东南路最早的共产党员
  黄学增(1900—1929),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担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的黄学增在海口被捕,悲壮牺牲,年仅29岁。
  黄学增1920年12月加入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齐名的广东农民运动四大杰出领导者之一。他是广东南路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首任中共南路地委书记,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主任。他立足梅菉、高州府城,领导南路地区的中共党建和农民运动,为开创广东南路地区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协助农民组织自卫军,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当时的南路地区,地处偏僻南疆,长期受到军阀的血腥统治,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土匪兵痞交替毒害,加上帝国主义从中“吸血”,民众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黄学增任南路办事处主任后,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熟悉当地情况,整合联络员提供的材料,勤奋写就了35054字的《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对研究和指导南路农民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他指导各地发展共产党员,发动群众去反抗勾结官府的土豪,最终剥削农民的“三捐”得以取消。
  但革命的道路哪里会如此平坦?农民运动的兴勃威胁到部分民团征收乡民捐税的特权,引来了黑恶势力的镇压。电白县某乡民团团董李公录对农会极为仇视,又是散布谣言,又是威胁。甚至还有地主恶霸纠集反动势力去捣毁农会,吊打农民,把农民居住的农舍焚烧,勒索收取农民辛苦耕种的粮食。面对如此的黑恶势力,黄学增丝毫没有退缩,还乘势裁撤一批民团,又多次深入电白农村调查,挥笔写下了《为电白农民求救》,向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求救,把地主土豪破坏农运的罪行公之于世。黄学增的努力和奋斗,极大地鼓舞了各地民众,整个南路地区有30多万农民加入农会,大多数县都成立了县级农(协)会,南路的农民运动风生水起,声震南天。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担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的黄学增在海口被捕。国民党军阀黄强,自恃与黄学增有“师生之情”,亲自出马“策反”。但黄学增视死如归,坚决捍卫一名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与信仰,一心为劳苦大众奋斗!黄学增没有生儿育女,他常说:“只知为农民利益奋斗,不知有饥饿,但怕对农民不住。”为了人民大众,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黄学增悲壮地牺牲了,年仅29岁。

2、朱也赤 ——广东茂名县革命的播火者
  朱也赤(1898—1928),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2月23日,英勇就义,年仅30岁。
  朱也赤原名朱朝柱,1898年出生于茂名金塘乡白土新村。他在读大学时,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确立了“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的决心。1922年,朱也赤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也赤”。1925年12月,朱也赤被党组织派回茂名县开展革命工作,他换上竹笠布鞋,自带咸菜粮食,教农民、工人、学生唱《农民苦》《农会歌》,并自编自演木偶戏、话剧,派送革命书刊来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唤醒民众的革命觉悟。
  1926年5月,中共茂名县支部成立,朱也赤任书记;1926年7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从梅菉搬到高州城,朱也赤任广东省农协南路办事处总干事。在他的领导下,至1926年年底,茂名县建立了县、区、乡三级农民协会,会员有14万人。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配合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5日,朱也赤组织领导了震惊南路的信宜怀乡起义,朱也赤任起义军司令,罗克明任副司令。起义军攻克怀乡区署和团防局,开粮仓、减租减息,并公审枪决了区长周植盛,建立南路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2月19日,起义军被敌人包围,与敌人周旋了4天4夜。23日晚上,朱也赤率领起义队伍突破重围,转移到云开深山分散隐蔽。
  怀乡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把朱也赤列为“头号匪首”,悬赏达8000银元,由于革命群众的暗中保护,朱也赤安全脱险,凶残的敌人便把他的父亲抓进高州监狱施以酷刑。
  1928年底,由于党内叛徒告密,中共南路领导机关在广州湾遭到破坏,朱也赤被国民党逮捕,割断脚筋押回高州狱中。那时他父亲已被抓进监狱,妻子也快要分娩了。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和利诱,朱也赤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狱中写下《就义诗》,表明他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的决心。
  1928年12月23日,朱也赤英勇就义,年仅30岁。

3、邵贞昌 ——电白党组织领导和农民运动先驱
  邵贞昌(1904—1928),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在广州被国民党杀害于北街,年仅24岁。
  1904年,邵贞昌出生于电白县麻岗镇仙桃园,1922年电白中学毕业后赴广州求学,考入广东大学,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5月1日,邵贞昌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会后受党安排,他回到电白县白马乡组织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会,传达省农代会精神,接着在电城、树仔、观珠等地秘密筹建农民协会,介绍农运骨干邵以梅、邵锡瑞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在电白县电城镇严家祠成立了中共电白县支部,邵贞昌任书记。该支部是中共南路地区第一个县级支部。同月下旬,邵贞昌组织成立了茂名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白马乡农协会。1926年2月,在电城镇召开了电白县农民大会,成立了电白县农民协会,邵贞昌任会长。
  1926年8月,邵贞昌参加省农协执委扩大会议,中共中央领导瞿秋白与会。会上毛泽东讲了话,阮啸仙作了报告。邵贞昌在会上愤怒控诉电白县长与土豪劣绅勾结,破坏农协活动的反革命罪行,要求省给予严处。大会为此向各地报社发出《为电白惨案通电》,给予电白农运有力声援,推动电白农运发展。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邵贞昌因叛徒出卖被捕,于1928年3月在广州被国民党杀害于北街。

4、郑奎 ——虎胆英雄
郑奎(1913—1946),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5月29日不幸被捕,在严刑逼供无效后,于6月4日被杀害。
  郑奎,茂南区鳌头镇飞马婆氹村人,是茂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3年,郑奎入读吴川县世德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冬,郑奎受派遣回到家乡,出任飞马乡乡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党组织已授意他建立“白皮红心”政权,配合革命工作。郑奎任飞马乡乡长后,坚决落实党组织关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指示,在飞马乡先后办起了大刀队、宣传队、儿童团、民众夜校等群众组织。
  1944年夏,中共南路特委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武装力量,在茂南地区袂花、鳌头、飞马、兰石、肇良、覃巴一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由郑奎负责。郑奎接受任务后,将飞马乡自卫队扩充到40多人;并在农民中秘密建立游击小组,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1945年2月中旬,郑奎带领自卫队员参加了茂南烧酒抗日武装起义,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茂南大队副大队长,兼任飞马中队队长与指导员。
  1945年7月12日,郑奎和庞达、梁昌东、周亮等同志在覃巴再次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茂名大队(又称郑奎大队),郑奎任大队长。后起义队伍编入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第六连,郑奎任连长,在廉化边境坚持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郑奎率领六连返回茂南金塘,在茂电边境开展革命活动。
  1946年4月,在飞马成立茂电信武工队,郑奎任队长,钟正书任指导员,黄载源(原四团副团长)任参谋。1946年5月29日,郑奎、钟正书、黄载源执行上级命令,率领武工队18人北上信宜,开辟游击根据地。队伍经过信宜小水乡公所附近的合丫河(今竹山旺同村)时,郑奎带领第二队被敌人发现,展开激烈战斗,最后弹尽援绝,郑奎、张贵、杨康日、杨亚松四位同志不幸被捕,被押解到东镇警察所,在严刑逼供无效后,于6月4日被杀害。

5、叶致英 ——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
  叶致英(1926—1946),女,1943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不幸被捕,饱受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于1946年10月被杀害,年仅20岁。
  1926年,叶致英出生于化县(今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柑村下村一户地主家庭。她从小富有同情心,从不摆小姐架子,喜欢接近穷苦人家,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组织把党员朱兰清和赵世尧、邓少筠夫妇安置在柑村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叶致英积极协助党组织发动群众,动员家人让出一间书房办妇女识字班,并亲自任识字班的小先生。1943年上半年,叶致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柑村第一位女党员。她和叶宜劲秘密领导良地中学大罢课,学校被逼撤换了特务身份的教务主任。
  叶致英两岁时,因父母包办和马良村陈家订了婚。叶致英向党组织领导罗明报告,表示坚决反对结婚。罗明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反对结婚会对当地党组织造成严重影响,说服她服从党的利益同意结婚。叶致英为了党的利益,牺牲了个人幸福,忍着委屈嫁到陈家,婚后第三天就返回学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4年底,叶致英把作嫁妆的金银手饰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武装经费,还拿出布料给游击队员做衣服,做好起义前的准备。
  1945年1月初,叶致英参加化县南路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她视力不好,走夜路十分困难,一个晚上摔倒几次,膝头都撞肿碰破了,但她咬着牙跟着队伍征战各地。部队向合浦进军时,她留在司令部电台工作。抗战结束后,国民党集中兵力“扫荡”南路,叶致英撤回赤坎。1946年春节期间,叶致英回到化南,凭着机智与敌人周旋,组织了同心会、吊耕会和地下军。同年8月中旬,叶致英回化南随部队活动,几天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去吴川。她化装成探亲的农妇,由交通员护送,但途中不幸被捕,被押去吴川上杭村国民党的监狱。在狱中,叶致英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开始敌人企图诱骗她,被叶致英当场识破,痛骂敌人。敌人恼羞成怒,用坐老虎凳、竹签扎手指、灌辣椒水、石板压肚等凶残手段逼她开口。叶致英被折磨得昏死了几次,但仍宁死不屈。敌人兽性大发,对叶致英使用了更加惨无人道的酷刑,却依然一无所获。敌人无计可施,于1946年10月残忍地杀害了叶致英。

6、李嘉
7、梁之模 ——为真理共赴刑场的革命夫妻
  李嘉(1917—1946),女,原名李绛云,童名李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正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之模(1918—1946),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县兰石村(今属广东省吴川市)。2005年11月2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批复《关于同意追认梁之模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复函》,实现了烈士的夙愿。
  1946年2月20日,梁之模李嘉夫妇被捕,在押解高州途中被杀害。
  1932年至1939年,梁之模在中山大学附中高中部和中山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就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毕业后,在广雅、高州中学任教,并在《高州民国日报》发表不少进步文章。根据中共党组织要求在国民党将领邓鄂家做家庭教师,并于1944年任《高州民国日报》总编辑,从中做统战工作和向党提供有关情报。在此期间,梁之模多次要求加入共产党,中共茂电信特派员陈华从有利工作出发,说服他当一名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李嘉出生40天,因母患重病,被送给茂名县飞马村的姑妈郑李氏抚养。李嘉16岁时,由姑妈作主,与茂名县兰石村的梁之模结婚。1935年,李嘉考入茂南中学读初中。1938年春,李嘉投考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在梅菉主持成立的“战时妇女服务队”,下乡组织妇女识字班、儿童歌咏团,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4月,李嘉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党组织派她回茂南飞马村开展工作。经过李嘉的耐心教育,国民党飞马乡乡长郑奎秘密参加了共产党。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安排李嘉到吴川县塘岭小学任教,与外界甚至家庭中断来往。1942年暑假,李嘉奉党组织的指示,利用与国民党地方势力邓秀川的亲戚关系,到高州城开展革命工作。她投考了高州女师,在该校任党支部书记。当时驻高州的国民党军长邓鄂是李嘉的姨父,李嘉利用这层关系介绍丈夫梁之模到邓家做家庭教师。李嘉也随之住进邓公馆,趁机搜集情报、掩护革命干部和开展统战工作。
  1944年底,梁之模与李嘉根据党组织安排参与组织茂南抗日武装起义。起义受挫后,夫妻俩转移到阳江以教书为职业进行隐蔽活动。
  1946年2月20日,梁之模李嘉夫妇被捕,在押解高州途中被杀害。2005年11月2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批复《关于同意追认梁之模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复函》,实现了烈士的夙愿。

中共茂名市委党史研究室
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茂名日报社
  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