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大斗争中汲取奋进力量
王晨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进行伟大斗争,既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共产党人加强政治建设的有力武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永葆斗争意志、坚定斗争信心、锤炼斗争定力、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不竭力量。
要永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斗争意志。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是一部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革命史,也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斗争史。长征路上,无数红军将士凭着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击退了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历史证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切成就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我们要熔铸坚不可摧的“斗争意志”,攻克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做到“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不可摧的意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要坚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信心。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正是因为时刻心存忧患、勇于直面挑战,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任何艰难险境,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保持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英雄气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面对风险挑战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要锤炼“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斗争定力。锤炼定力,就是在应对复杂环境考验中要沉得住气、稳得住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民族复兴必然经历沟坎。从外部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还很复杂,西方国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污蔑和抹黑,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封锁和打压,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思想渗透和分裂图谋;从内部看,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关键重大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没有解决。但是这些“沟”和“坎”不会逆转“时”与“势”,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使我们拥有应对任何风险挑战的充足底气。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准备为民族复兴伟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上坚定斗争的底气和力量;要自觉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在斗争中提升自己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善作善成,争取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增强奋进力量。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文史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