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年味
张 辉
路上行人脚步匆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新年祝福的歌声此起彼伏,在空中萦绕,一幅幅节日才有的生动画面随处可见。哦!又过年了,我不由自主又忆起了以往回味无穷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放完鞭炮后烟雾缭绕的味道;是锅碗瓢盆交响声汇聚成欢乐的歌谣;是小孩穿上新衣一起嬉戏讨红包的童趣;是新农村建设绽放出如烟花般的绚丽多彩;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更是斟满一杯土炮——罗坑米酒,陪着父亲品味浓浓乡愁的感觉。总之,年味无不充溢着以团圆、祥和、富裕、康宁、平安等为主题浓浓的味道。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2020年春节,对于我来说,也有着不一样的年味。
夜贴春联
春节大年三十晚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选择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口辞旧迎新,增加节日喜庆的氛围。我家乡的习俗,是贴好春联后,再高高兴兴吃团年饭。而今年的三十晚,由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我们也已开始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了,为了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有关指示精神,我坚守岗位到晚上8点多才离开。接上焦急等待的老婆和小孩赶往60公里以外的老家——电白区罗坑镇。边赶路,还不忘打电话叮嘱老爸:爸,你和妈年纪大了,千万不要爬高爬低贴春联了,这样不安全。另外,贴春联的事就没必要请别人帮忙了,我们现正在赶回呢。
归家心切,路途更远。好不容易晚上十点才赶回到家。此时,除我家之外,家家户户都已贴好春联,装扮一新了。爸妈早已准备好贴春联用的浆糊、刷子、剪刀等在门口等候。为了赶在新年钟声敲响那一刻把春联贴好,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虽然忙碌了一天,但一家人能聚在一起,还有迎春歌声陪伴,心情愉悦,累,但快乐着。
年初二回娘家,是春节期间一项传统的习俗。我孝敬岳父岳母也如孝敬自己父母一样。所以,陪老婆回娘家已是婚后多年的老规矩。一大早,老婆脸上洋溢着喜悦,小孩也欢天喜地。老婆可以带上自认为不错的老公和乖巧的儿子回娘家拜年了。小孩更是迫不及待,一大早,就起床收拾东西,还特意带了几件心爱的玩具。他知道,很快就可以和想念已久的表哥们耍闹了。我当然不敢怠慢,用心准备着每一样礼品,还特意将自己打扮一番,生怕"掉价"。可就在这个时候,熟悉的办公短信平台发来了紧急通知: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取消休假,党员干部立即投身到防疫工作中。看得出,刚刚还欢快的气氛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息。还是身为老党员的老爸出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工作为主,尤其国家面临紧急情况的时候,更不应该犹豫,快收拾一下吧!
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启程,回单位就成了今年的"回娘家"。
以车为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年初二开始,我们也全面进入了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单位职责分工,由我和四位同事一起组成一个临时工作组,主要负责检查督促各镇(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从年初二下午开始,对21个镇(街)300多个村委会进行巡查督导,传统的年味在繁忙和紧张的工作中已荡然无存。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村头巷尾,每到一处都认真检查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宣传防疫的有关知识。通过检查督导,一方面,可以促防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传送到最基层。我们每天都要督导几个镇街,接触不计其数流动情况不明的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很高。为了家人的安全,有家,可不敢回啊!吃饭,由于当时酒店几乎停业,早中歺只能吃快餐面,晚餐即电话联系,由家人送到小区门口指定的地方,自己拿到后在车上吃,成了非接触性取餐。晚上睡觉,把车停在小区边的停车位上,一张被子,困了就睡。家很近,却不能回,以车为家。我不能回家,可我从门口,从窗户看到千千万万家庭居家团圆,打边炉、吃饺子、唱红歌……依然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我深感此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我必须迎难而上。
气温在降低,疫情在蔓延。我们耐着寒冷,忍着饥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于防疫一线。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我在抗疫战中,虽也感到无比辛酸,但对比逆行武汉的勇士们,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虽然年没过好,但是在这场“疫考”、中,中国交出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由负转正的答卷,这份答卷,是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而这份答卷,也含有我的一点笔墨。
2020年春节,我有着不一样的年味,虽苦尤甘。2021年春节,虽然疫情防控工作依然未能放松,但春天已来临,袓国处处大放异彩。蓝图已擘画,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