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散记


  

陈东亮
  之前,我国的五岳之中,我只登过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还有三岳未去登过。我早就想去登一次西岳华山,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去年暑假,我报名加入了赴西安的旅行团。这个旅行团的行程就包括了登华山(还要到位于河南的中岳嵩山去看一看少林寺,这样就只有北岳恒山没去过了)。
  华山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一岳,而且以险峻著称,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点缀其中,耸立其上。华山也有“华夏之根”“第四洞天”之称,还是道教圣地,有道观20多座。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那天下午,我们从西安坐旅游大巴到达位于华山北麓的华阴市。在下榻的酒店,我们能看到华山的雄姿。
  翌日清晨7点多,我们用过早餐后就乘车去登华山。去到华山入口处,我看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排起了数条长龙。进门后,大家有序地上了景区中巴,陆续前往索道站。大约二十分钟车程,我们在索道站的停车场下车,排队坐缆车上山。
  缆车一会儿工夫就把我们挂在了半空。往旁边看,是越来越高的悬崖峭壁;往脚下瞧,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栗。十多分钟后便到达了山上的索道站。
  真正的登山从这里开始。我们沿着登山道攀登而上。刚开始,大家还是生龙活虎的,而随着山势的越来越陡,人们爬山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我想,过去没有索道时,人们登山要从山脚开始,路途那么遥远、山势那么险峻、时间那么长久,艰难程度有多大啊!现在有索道了,人们坐缆车上到半山腰,路程、难度、时间都减少了一大半。所以,我庆幸能生活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登山时正值盛夏,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每个人的脸都被晒得通红,头上身上大汗淋漓。好在我们都已按导游的叮嘱,准备好了全副武装:戴上防晒也防风吹的小帽子,穿上长袖衫(有的穿上防晒的手臂长套),套上防铁链扎伤或汤伤的手套。我还带上十多斤重的饮用水、食品、雨具等,外加一台笨重的相机,准备随时拍照。数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首座高峰——云台峰,也就是北峰。北峰是华山五座主峰中最矮的山峰,只有1600多米,但也高于泰山、嵩山、衡山的最高峰了。
  北峰是因“华山论剑”的景点而著名。金庸先生亲笔题写的“华山论剑”石碑就在北峰,因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停留拍照。
  从北峰向南继续攀登,有一段路极为险要,为“天梯”,“华山自古一条道”可能就指这里了:山脊狭窄、陡峭险峻,某些路段坡度接近90度。我手攀铁链,脚踩阶梯,慢慢往上爬。就这样艰难地一步一步坚持着,从北峰起步算起,近两个小时后,我和同伴抵达玉女峰——中峰。
  中峰高2037.8米,处于华山的居中位置。而玉女峰这个命名则来源于一段传说: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公主弄玉,十六岁时出落得如花似玉。父亲亲自选婿,却被女儿拒绝。因她迷恋上了从华山来的隐士、英俊少年萧史(一说是梦中相会),从而互为知音,相亲相爱。结为夫妻后因厌倦宫庭生活,夫妻俩乘龙跨凤来到华山修炼。秦穆公追寻女儿到华山,未果,只好修祠立碑以作纪念。如今中峰的许多景点都与弄玉的故事有关,如玉女祠、玉女崖、玉女洞、玉女洗头盆等。关于玉女峰的景点,唐代诗圣杜甫在他的《望岳三首其二》诗中的颔联写道:“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明代诗人顾咸正在《登华山》诗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的诗句。
  对于华山,还有很多骚人如沈约、李白、刘禹锡、王维、张籍、柳宗元等为其题过诗,唐玄宗李隆基还写了一首五言诗《途经华岳》。袁宏道、徐霞客等文人也写下过赞美华山的文章。此外,民间还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赵匡胤棋输华山”的传说。这些名人诗文或民间传奇故事为华山丰富了文化内涵,也增添了神奇色彩,让华山更具吸引力!
  从中峰向东走数百米,就是东峰了。东峰又称朝阳峰,海拔2096米。我爬上最接近顶部的一处平台,据说这是华山观日出的最佳处。这个时候日出是看不到了,只能欣赏四周迷人的风景。平台上有数棵挺立参天的老松,它们似乎在见证华山久远的历史。平台周边以铁链围闭,其中布满了许愿锁。我站在平台上来回踱步,仰观高处,身心为之飘然;俯视其下,万丈沟壑,令人生畏。
  从东峰转出来,向西遥望,只见对面人头涌动,原来那是西峰——莲花峰,此峰高2082米。向南远眺,那危峰兀立的便是南峰——落雁峰,海拔2154米,为华山的最高峰。听说那两座山峰景点更多,更诱人,但因时间紧迫(规定在下午三点半前下到山脚集中去坐高铁赴洛阳),加上路途较远,且山高路险,体力也消耗得着不多了,所以我等众人都不去登那两座峰了,便从原路下山。
  回到索道站出口处,遇见原与我结伴而上的一对夫妻,我问男的:不上中峰东峰吗?他说在北峰时由于脚底磨破而放弃了前行。原来我因未踏遍华山五峰而深感遗憾,得知还有人更遗憾,我也满足了。
  从华山下来,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震撼了,也为祖国有如此壮丽的大好河山感到自豪。华山既是一座自然界的高山,更是一座具有久远历史渊源和丰富人文内涵的书山,要登上这座书山并读懂它,要比登上这座实体的华山要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