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遏制餐饮浪费公务人员要表率
蔡湛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制止餐饮消费的决定日前公布。制止餐饮消费,弘扬勤俭节约美德,正成为全社会共识,更要求各级公务人员率先示范。
最近,根据茂名市纪委监委的部署,我市开展倡导勤俭节约遏制餐饮浪费的专项监督检查。督察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对机关单位食堂就餐、公务活动用餐情况进行检查,从食堂管理、菜品菜量管控到文明用餐、剩饭剩菜状况等,逐一严格检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获得许多市民点赞。
把节约粮食珍惜资源制止餐饮浪费,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举措之一,体现了纪委监委的政治站位与务实作风,而绝不是小题大做。餐桌上的变化往往折射一个单位的风气,遏制餐饮浪费除了管好食堂,倡导节俭外,规范公务接待至关紧要。以往,在一些人眼中花公家的钱不心痛,宁可浪费,不可不够,致使公务接待往往成为餐饮浪费的一个痛点。因此,遏制餐饮浪费,公务人员与公务接待需当好表率。
规范公务接待应当回归服务公务本源,严禁假公济私。借公差会议大吃大喝或将个人消费掺入公务接待,已是徇私违纪行为,与正常的公务接待风马牛不相及了。上世纪70年代末,笔者在石化大企业工作时,曾目睹这样的事:一位老领导调离,班子欢送,在食堂吃了顿饭。事后工作人员请示是否作为公务接待入账,企业主要领导说,这并非公务接待,这笔饭钱由大家分摊,结果参加聚餐的领导共同分摊了这笔费用。一个当时年销售收入已是数百亿元的特大企业,在公务接待开支上如此公私分明、锱铢必较,让人难以忘怀。如今随着内外交往增多,接待服务日益完善,但凡事须有度,随意挥霍或借公徇私都与公务活动为民本意相违背。纪委监委加强对公务接待的监察,尤其是严格规范开支不仅有利于端正风气节约公帑,而且所传递的节俭作风,对社会风气也起到风向标作用。据观察,在公务接待规范、节俭风气的影响下,我市酒店、餐厅浪费现象日臻减少,点的大都是家常菜,基本能“光盘”,吃不完打包走,全民节约成为创建文明城市一个可喜现象。
作风建设无小事。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党纪处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制止餐饮消费的决定》规定,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未规范公务活动用餐,落实各项节约措施,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由相关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因此,纪委监委遏制餐饮浪费与规范公务接待,既是职责所为,也是营造良好作风所需。特别是违规吃喝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更要精准监督持之以恒,驰而不息防止反弹,让戒奢倡俭成为改进作风的常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