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深处的乡愁

——陈兴《寻找春天的橘花》书序


  陈兴的文学作品集《寻找春天的橘花》最近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茂名市作家协会经过遴选而确定编辑出版的第四套茂名作家丛书之一,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各地报刊杂志等发表的散文、散文诗、诗歌等。
  初识陈兴,约在1987年秋。其时他在大学文学社里。
  陈兴是“温火”写作,不紧不慢,不追不赶,很有耐心地做着一件事情。从大学时起,陈兴就热衷于文学,小说、诗歌、散文,都尝试着写。虽然其间似乎搁笔多年,但近些年间,他写下不少诗歌作品,从这个集子里,还读到他的大量散文,说明陈兴与文学,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
  陈兴敦厚,诚实,不喜夸夸其谈,但他却很真,真诚待人,真情写作,这真,也贯穿和融入他的作品中,不像一些取巧之作,不像某些热闹之人,虚张声势,自我陶醉,把二分成绩说成满分,让人觉得他了不起。陈兴不是这样,他总是处于掩蔽状态,写他的东西,自娱自乐,修炼到一定程度,才公诸于众。所以他的写作是缓慢的,扎实的,有真情和内涵的。
  写乡土,写亲情,写他记忆里的事物,写他身边最平凡不过最细小的东西。这需要情怀,需要耐心,更需要情感上付出的真爱。爱出生地,爱一树一木,一沙一石,一山一冈,一川一井,这些,构建了他的写作元素和精神寄托。
  乡土题材,是作家诗人们避不开的一个共同抒写的命题,每个人内心都装着一个故乡,带不走的故乡和被移动的故乡。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故乡一直在跟着他们出发、上路、流浪,最后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定居、生存、带着族谱赋予的姓氏开枝散叶。然而,故乡虽然远了,但在他们的血液里,依然流动着故乡的热能,有故乡的血性,和对故乡的溯源和回归。另一个“故乡”,已经牢牢地寄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陈兴就是背着故乡,从出生地走向城里的作家和诗人。他的情感非常细腻,从根部来的,从叶脉来的,从一滴露一缕晨光里来的;从水声来的,鸟语中来的,花朵绽放中来的;从田泥里来的,犁痕里来的,炊烟里来的;从亲情里来的,世俗里来的,乡道瓦楞里来的;从书本书斋,从所思所悟,从灵感和现实中来的,无一不在向着“故乡”靠拢,浸染着他的文字,每一页,都是翻不动的乡愁,翻不过的故乡。
  在写故乡的同时,陈兴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些,思维方式多维度一些,表达手法多样化一些。因为,局限一个诗人作家的视野和格局,往往是作者自身的偏爱和偏见,作者的不愿意“出走”和缺少突破的勇气。陈兴在这方面需做些探讨和实践。这仅是我个人建议,仅供作者参考。
  是为序。

■张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