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南盛街道平垌村“厚积薄发”乡村振兴显身手

生态宜居村庄美 幸福指数节节高


  

1、游客在湖艳村湿地公园。
2、崭新的湖艳村垃圾收集屋。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柯雨函见习记者朱昭君 图/记者陈国汉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产业高质、村美人和,既充满现代气息,又饱含乡愁记忆……这是化州市南盛街道平垌村。
  平垌村位于中国化橘红之乡——化州市南盛街道东南部,辖16条自然村,该村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基层党建、现代特色产业培育深度融合模式彰显成效,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茂名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茂名市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平垌村成为代表我市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节目竞演的两条行政村之一,将以农房风貌管控,垃圾分类回收,公厕无害化,生活污水治理,发展特色产业五个方面回答“乡村振兴”这份答卷。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平垌湖艳村,了解到该村全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图书室,化橘红博物馆,农民公园、湿地公园等乡村公园让人眼前一亮,全力备赛“乡村振兴大擂台”。
  垃圾分类好习惯推开窗户现美景
  山清水秀,湖光潋滟,景色绮丽,湖艳村因而得名。一进入村中,可见一排排庭院美丽的民房规划有序,充满徽派风韵的村标、化橘红博物馆、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党建长廊、驿站等建筑和滟湖、竹林碧道、农民公园、体育公园、湿地公园等景观错落有致,处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平垌湖艳村紧紧围绕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文明实践示范村定位,充分发挥“一员、两会、三团”(即党员、妇女联合会、村民理事会、学生团体、青年团体)的作用,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湖艳村村主任陈林兴告诉记者:“‘123’工作法(一洁一圈、两花、三评三包三桶三硬底)是我们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特色,也是我们此次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亮点之一。”
  记者留意到,村中每家每户门前固定摆放可回收、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桶,门口院前摆放花盆或门口绿化,“小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规划得整整齐齐,许多村民家门口悬挂张贴有诸如“模范党员家庭”“慈孝之家”“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牌子。
  据了解,为教育引导村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良好习惯,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员包户责任制,面对面对村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并每天由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送到收集屋(点),由街道环卫部门集中收集转运。各村组村民理事会和妇女会每周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巡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清洁户、美丽庭院打分评比活动,并在村中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有效形成了创先争优、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促使村民群众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良好习惯。还建设了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俗称全自动阳光堆肥房),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既环保又降低生产用肥成本。
  生态修复提升流域水污染治理
  沿着村中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前行,欣赏着处处美景,记者一行来到湖艳村人工湿地。湖艳村人工湿地总面积100多亩,绿荫环绕,大水车缓缓流转,水上蜿蜒栈道置于绿色的美景之中,碧水映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漫步,构成一派和谐的自然风光。
  在人工湿地旁,建有水质净化站,“水清、无味、点绿、景美”是平垌村治理污水的理念。
  据陈林兴介绍,平垌村对境内5公里的三丫河进行生态修复,利用村低洼地建设了百亩人工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在提升对小东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同时,又为村民群众休闲、娱乐、运动、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绿色生态平台。该河段水生态得到修复,水鸟和鱼虾相戏,成为周边村民网红打卡点。目前,平垌村建成15座以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的水质净化站,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有效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
  村民幸福感足,信心满满
  水清、村净、景美,小村一变再变,这是平垌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缩影。如今,平垌“颜值”不断提升,行走在乡村,每个村都富有灵气,每个户都充满活力,村民推开窗户便可见道道亮丽风景,时时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村民都夸赞:全村上下合力做好环境整治,生活在这里很开心。
  陈林兴表示:“为了更好地在‘乡村振兴大擂台’中展示出平垌村的乡村美景和人文环境,我们对村民屋前屋后环境面貌进行进一步优化,还新修建了中国化橘红博物馆,弘扬化橘红文化,希望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谈到“乡村振兴大擂台”,全体村民言语间充满自豪感,湖艳村村民陈铭彬高兴地说道:“经过不懈努力打造出如今靓丽、整洁的村庄,能代表茂名参加比赛是我们全村的荣幸,我们对‘乡村振兴大擂台’充满信心,也会负起身为平垌村村民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继续提升村中人居环境,让村民时时都能感受到幸福感,为村民和后代子孙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