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崇高”


  

潘永辉
  疫情期间,中国社会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重新唤醒了不少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崇高精神的体验。即此,我们来谈谈“崇高”这个社会文化和审美领域中的重要范畴。
  我们知道,中国革命史上无数英雄人物的形象都是崇高的形象,与大多数人的普通人格和生活追求相比,他们的形象是比较突出、比较有光彩的。如果要打个比方,很多人活过了漫长的一辈子,可能都是普普通通的缺乏光明的一块泥土。但是,崇高人物,作为体现了人类精神高度的出类拔萃的形象,他们或短或长的一生,就像大地上挺拔的高山或天空中的日月,给普通人们树立了攀登的标杆或敬仰的尺度。崇高精神,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社会文化必不可少的伟大精神,对普通人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召唤作用。
  有一首《就义诗》很出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作者是革命先烈夏明翰。夏明翰出生于豪绅家庭,是典型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他阅读了进步书籍,接触了进步人士,在见识不凡爱国爱民的母亲的启发下,开始察觉到当时的现实社会不合理、不对头,察觉到自己家庭里祖辈的封建思想有问题,逐渐走上了一条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觉悟道路。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和助手,夏明翰烈士为国家人民牺牲了,年仅28岁。今天,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夏明翰烈士是谁,他这首诗能背诵的人也不多。在物质主义和苟活主义的社会心理氛围中,恐怕不少人宁愿选择做流量明星,也不愿意做夏明翰,但是,当对夏明翰烈士的事迹有所了解之后,有哪一个流量明星敢站在夏明翰烈士面前说:我比你幸福,我比你有钱,我比你帅气?心理“正常”的流量明星恐怕没有这个底气!这说明,烈士的精神世界中总有一点什么是“镇得住”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即使这些“普通人”很有“靠山”,很有金钱、权力或社会地位。这就是烈士精神世界中的“崇高精神”,是英雄伟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伟人的精神特质!
  所谓崇高,是一个审美范畴,其特点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在外形或内涵方面的巨大差距,实质是主客体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产生矛盾激化状态,主体面对客体引力或压力而产生精神上的震撼或精神上的奋发和超越,与人的意志和道德密切相关。卑微丑恶虚假的人物事物是谈不上崇高的,崇高只属于人类社会中正面形象散发出来的审美气概。崇高的存在说明了普通人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差距。你为什么在高山大海面前发出惊叹?因为对象的伟大浩瀚激发了你潜在的崇高感,提升了你的精神高度,开拓了你的精神境界。你为什么不敢在夏明翰烈士面前炫耀你的金钱、你的权力、你的地位?因为你的精神世界很渺小啊,你的精神只封固在一个小小的肉体躯壳中,而烈士伟人的精神却越出了个体,与社会理想、家国天下、宇宙乾坤同体。这就是普通人与烈士伟人精神世界的差距。就是这个差距让你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察觉到了对象的伟大和自身的卑微。
  崇高是个体生命和社会集体的阳气正气大气,是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自我拯救力量。只有借助崇高精神,个体和社会才能超越自我自私、伤感软弱、哀怜无助。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社会有文人抛出过“躲避崇高”的谬论,也有人出于阴暗自卑的心理而自我掩饰地恶搞过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但是,非常时期,这些人物思想的猥琐可怜之处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哪些人物思想救人救己,哪些人物思想害人害己,哪些人物思想怨尤暴戾,哪些人物思想凝聚士气,哪些人物思想为国为民,哪些人物思想误国误民,哪些人物思想健康正气,哪些人物思想扭曲片面,社会不是检验得清清楚楚吗?民众不是看得明明白白吗?作家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文化环境,我们需要重新唤醒崇高精神。崇高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胸怀,洗涤内心,提升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激发意志,激起自信,反思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可以为我们提供典范人格,树立学习榜样,推动民众精神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某种意义上说,崇高精神可以看作是个体生命和社会文化的战略性精神,培养个体生命和社会文化的崇高精神,就是培养个体生命和社会文化的战略性眼光。崇高精神是个体生命和国家民族的大胸怀大境界,是个体生命和国家民族的生机和前途所在。任何一个有大成就大境界的个体生命和国家民族,都不可能没有博大的胸怀和卓越的精神。如果缺乏崇高精神,个体生命就仅仅是一种“自闭”的生物性存在,国家民族也找不到自己的社会文化中的太阳和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