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迎十月新程
■林坤源
清晨推开窗,风里的桂香已淡成若有似无的余韵,檐角那串晾晒的龙眼干收得愈发紧实,指尖触到的瓷杯还留着隔夜茶的温,才惊觉九月的脚步早已悄悄踩在了月末的门槛上。时光从不是敲着锣鼓赶路的行者,它藏在晨露蒸发时的微光里,躲在傍晚提前暗下来的天色中,在我们低头写方案、抬头接电话的间隙,把九月的日历一页页翻成了身后的风景。
这个九月,总裹着一层新旧交替的软绒。月初还在为午后未散的暑气烦躁,把空调温度再调低两度;中旬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落下来,次日清晨便觉裤脚沾了凉意,路过巷口时,阿婆已抱着厚外套叮嘱孙儿“莫贪凉”。路边的凤凰木慢慢褪尽了盛夏的红,叶片卷着边落在人行道上,被风吹着打了个旋;而荔枝树的新叶倒愈发浓绿,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像在为来年春天的花苞默默攒着力气。
最难忘九月中旬那个周末,约了发小回茂名乡下老家。车刚驶进村口,就见田埂上满是弯腰割稻的乡亲,金黄的稻浪在风里翻涌,收割机的轰鸣声里掺着孩童的嬉闹。发小家的院子里,阿叔正把刚摘的杨桃摆上竹筛,阿婶则在厨房忙活,铁锅翻炒着新鲜的河虾,香气顺着窗缝飘出来。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老荔枝树下,听阿叔讲今年的收成,看夕阳把云朵染成橘红色,那一刻,所有关于工作的焦虑、生活的琐碎,都被这烟火气轻轻抚平。临走时,阿婶塞给我们满满两袋杨桃干,“带着路上吃”,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最质朴的温暖。
也曾在这个九月陷进过迷茫的褶皱里。对着电脑屏幕上未完成的工作清单叹气,鼠标点着文档却半天敲不出一个字;为一场没说出口的告别耿耿于怀,翻着聊天记录想找个话题,最终还是把手机锁了屏。直到整理书桌时,指尖触到乡下带回的杨桃干,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忽然就松了口气——时光从不会为谁停下脚步,就像九月里必然落下的叶、必然吹起的风,那些没做好的事、没说透的话,本就是成长里该有的褶皱。就像田埂上的稻子,从青穗到金黄,从弯腰到收割,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慢慢来、慢慢熟的过程,我们又何必急着要一个答案?
如今站在九月的末尾回望,那些曾以为跨不过去的小坎,早已成了身后模糊的影子。就像今早买早餐时,摊主递来的热豆浆还冒着白汽,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忽然就懂了:所谓时光的意义,从不是追着日子跑,而是在每一个“当下”里,认真接住生活递来的甜。告别九月,不只是告别这个季节的桂香与落叶,更是告别那个遇事急躁、怕输怕错的自己;迎接十月,也不只是等一场更浓的秋意,而是迎一份更从容、更敢闯的心境。
心里已悄悄盘算好十月的计划:抽个周末再回趟乡下,把上次没听完的稻作故事问个明白;报了线上的摄影课,第一课就想带着相机去柏桥村的荔博园。至于搁置许久的小说,也打算在十月重新提提笔。故事里的主角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这次想让想让他走进茂名的秋日里:让他在丰收墟市上尝一块刚块刚出炉的龙眼酥,听摊主讲起今年荔枝的收成;让他在傍晚的江边遇见一群散步的老人,听他们用粤语用粤语聊着年轻时的故事。
夜里关窗时,瞥见墙角的菊花冒出了小小的花小小的花苞,月光洒在花瓣上,软得像一层纱。。十月的风悄悄吹来了新的讯息——不必惋惜九月的不必惋惜九月的流逝,因为每一段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遇过的人,都在为未来的日子铺垫。就像稻田就像稻田里收割后的稻茬,看似沉寂地伏在土里,实则在实则在悄悄积蓄力量,等着下一季的春光。接下来的日子来的日子,,不妨带着九月的沉淀,在十月的晨光里慢慢走里慢慢走,,用心把生活的新篇章,写得热气腾腾、岁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