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AI赋能禁毒 筑牢科学禁毒大堤
电白率先引入“读心”科技破解社戒社康难题

电白区七迳镇社戒社康人员在七迳镇禁毒办开展“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与干预”。
茂名晚报讯记者黄楚凡通讯员吴高俭在电白区七迳镇和岭门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里,各安放着一台既有脑电波头环,又有VR眼镜、平板电脑以及小型数据库等组成的设备,它正通过细微的生理信号,“读取”戒毒人员自己都难以准确描述的“心瘾”程度,并与5万多名吸毒人员“心瘾”数据作比较,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在茂名市电白区七迳镇和岭门镇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里,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展翼机构和高凉机构引进了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与干预系统,通过科技手段为社区禁毒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与效率。
这项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主要依赖人工访谈和尿检、毛发检测等禁毒工作方式,通过对戒毒人员生理数据的客观采集与分析,为社戒社康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传统困境:
主观评估的局限与社工的重负
社区戒毒康复作为我国禁毒体系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据相关资料显示,社区戒毒工作虽然已实施了十多年,各地初步建立了工作网络和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多重压力。
在传统的社戒社康工作中,对“心瘾”的评估主要依赖于问卷和量表,需要吸毒人员自行填写。这种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大,缺乏客观量化的指标,不利于实施精准管控和帮扶。
科技破局:
人工智能如何读懂“心瘾”
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系统的引入,为破解传统禁毒工作困境提供了技术支撑。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设备精准采集脑电(EEG)、皮肤电(GSR)、心率(HR)等生理数据。
在毒瘾诱发状态下,系统对戒毒人员多维度的生理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实现对毒瘾渴求的准确客观预测。据了解,该系统在5万多个样本基础上,达到了对戒毒人员毒瘾渴求状态90%的判断准确率。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测谎仪”,但目的是评估戒毒人员的渴求程度而非测试谎言。它通过客观的生理数据评估,减少了对吸毒人员主观汇报的依赖,为毒瘾渴求提供了量化的评估指标。
落地应用:
电白两镇的前沿实践
近日,茂名市展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高州市高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别引进了一台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与干预设备,安置在电白区七迳镇和岭门镇禁毒办。
这并不是两机构首次尝试用科技手段助力禁毒工作。此前,展翼和高凉机构就曾创新性地采用“社工+志愿者+网络媒体”的工作模式,在“粤西资讯网”设立禁毒专栏,方便社工随时发布禁毒宣传资讯。
数据显示,高凉社工机构和展翼社工机构在禁毒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它们分别驻点在电白区各镇街开展禁毒工作,130名专业社工奔走在禁毒工作一线,有力增援了电白全区“全轨迹禁毒”工作。
变革成效:
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
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系统的引入,带来了社区禁毒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以管控为主、帮扶为辅的禁毒工作方式,正在转变为科学评估与精准干预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模式。
这一系统通过对戒毒人员的毒瘾渴求数据进行标准化和量化,以客观结果辅助替代原有的主观汇报,实现了对不同阶段戒治效果的量化考核和科学评价。
在客观量化评估及在线干预的数据支撑下,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中的重点人员得以准确识别,区、街道禁毒部门可集中力量对重点人员开展精准管控和精准帮扶。
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极大地提升了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的科学性,有效预防吸毒人员复吸和肇事肇祸。
未来展望:
科技赋能提升禁毒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系统在电白两镇的落地应用,展示了科技赋能禁毒工作的广阔前景。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个案评估的准确性,也为整个禁毒工作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类似的技术在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应用。在深圳市宝安区,多个街道也引入了科技禁毒服务,将人工智能及多通道生理数据运用到对吸毒人员的“心瘾”进行量化评估,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量化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系统在七迳镇和岭门镇的应用,更多数据驱动的禁毒策略将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赋能的社会禁毒治理,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照亮了戒毒人员重返社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