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备战

荷花镇党员干部筑牢防风防汛“红色堤坝”


荷花镇平头岗村安置点,转移群众正在用餐。

  山路蜿蜒,党旗飘扬。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荷花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全面进入应急状态、临战状态,落实“五个宁可”要求,把防御工作作为检验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严阵以待,筑牢战斗堡垒
  荷花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防汛防风工作部署会议,启动应急响应,要求镇村干部严格按照“五个宁可”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我们要把问题想得更严重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镇领导在部署会上强调。荷花镇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做好各类建筑和地质灾害的安全管控。
  各村(社区)党组织立即响应,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利用微信群、LED屏、村村通广播发布台风动态、防御措施等,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深入村居开展防汛知识普及,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同时进行拉网式排查,376人次的排查队伍穿梭在全镇各个角落,排查在建工地、削坡建房、地质灾害点等各类隐患点120多处,确保工程应停尽停、人员应转尽转。
  全力以赴,夯实应急保障
  面对“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破坏,荷花镇备足抢险救灾物资,包括橡皮艇1艘、救生衣65件、救生圈21个、强光电筒8个、油锯22台、沙石1287方等,并组织抢险队伍23人。镇应急管理部门全面检查救援装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针对山区易发生塌方导致道路中断的情况,荷花镇提前部署了43辆钩机、22辆铲车、47辆拉泥车等抢险机械,并规划了易中断路段应急绕行路线。“根据以往经验,山区灾害具有滞后性,风雨过后地质灾害风险反而更高,”荷花镇应急办负责人提醒,“我们已经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台风过后将继续加强巡查监测。”
  生命至上,做好群众转移
  “阿伯,台风就要来了,我们接您去安置点!”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们踩着泥泞的山路,逐户走访危房户、地质灾害点附近村民、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全力以赴组织动员群众转移安置,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94户279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荷花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生命至上”的原则,把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作为防御台风的重中之重。全镇20个安置点早已准备就绪,饮用水、食物、床铺等物资一应俱全,确保转移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到这里就安全了。”在荷花镇的一处安置点,党员志愿者轻声安慰着老人小孩,并递上热气腾腾的盒饭。类似的温暖场景在各个安置点不断上演,党员干部用真情服务缓解群众的不安情绪。
  在迎战超强台风“桦加沙”的考验面前,荷花镇党员干部闻“风”而动、以“汛”为令,用坚实的行动在山区筑起了一道道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随着“桦加沙”不断逼近,荷花镇党员干部将始终坚守防风防汛一线,做好应对最严峻考验的准备,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记者
黄楚凡 通讯员 周聪翀 何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