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阿水土鸡”创始人吴亿胜
用“傻劲”烹煮出美食“金字招牌”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在茂名,“阿水土鸡”是许多人都熟知的美食店铺。它是街坊结束一天忙碌后,甘愿排队等候也要光顾的烟火小馆;是食客尝过便记挂许久、逢人便推荐的特色食铺;更是外地游客听闻茂名美食时,率先列入行程、专程奔赴的味觉地标。不少人以为“阿水”是老板的名字,实则不然。店铺运营主体为茂名市亚水(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茂名方言里,“亚水”是“傻”的意思。“阿水土鸡”创始人吴亿胜,正凭着这份“傻劲”坚守“三傻”原则:做菜不用味精、鸡精;不使用预制菜;炒菜只用纯正花生油。“阿水土鸡”是为方便记忆而起的店名,既接地气,更承载着吴亿胜对地道风味的执着。
吴亿胜早年做过菜贩,当过泥水匠,养过蚯蚓,承包过工程,也做过石油生意,在商海几番起落,仍未减闯劲。2006年,他念及家常本味,着手创办“阿水土鸡”。近二十年来,他始终严选食材、恪守匠心,并积极投身公益、回馈社会,终将“阿水土鸡”从一方小店,打造成茂名的一张味觉名片。
早扛家担,多受磨砺成榜样
吴亿胜1964年生于茂南区镇盛镇彭村,父母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作为长兄,他的童年早早褪去稚气,主动扛起责任:既要帮着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料理家务,又要跟着家人下田干农活,割草喂牛、上山打柴、生火做饭,这些农家琐事,他小小年纪便已样样熟练,成了家里的“小帮手”。
1982年,高中毕业的吴亿胜开始踏入社会,先是在茂名做起了泥水工。同年,他听闻村里有人在海南包了工程,便一心想跟着闯一闯。起初对方不愿带他,但他毫不气馁,反复诚恳地表示自己不怕吃苦、愿意出力,还主动为对方的孩子补习功课,这份执着最终打动了对方。在海南时,他的工资是每日7元,需自掏1.2元伙食费。他住在工地,省吃俭用,年底时硬是攒下800元。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春节前,他把钱包得严严实实带回家,本想拿着这笔钱开启创业梦,可回家后,这笔钱却不得不用于家庭还债和筹备年例,很快便见了底。吴亿胜心里憋着一股劲,他暗下决心要跳出单纯打工的圈子,寻找做生意的机会。
年后,吴亿胜怀揣希望前往广州打零工,但工作极不稳定,没活干时口袋很快就空了。最艰难的时候,他三天三夜粒米未进,只能靠喝水来充饥,他也因此落下了饥饿便会手发抖的后遗症,直到现在也没好。他深知不能坐以待毙,辗转到湛江,选择从成本最低的卖青菜开始做起。他硬着头皮向人借了20元钱,没承想骑单车赶路时不小心撞伤了人,赔了10元。剩下10元,他精打细算地买来一把秤、一块菜板和一个吆喝用的喇叭,就此起步。刚开始卖菜时,每天挣的钱只够买米,但他咬牙坚持,靠着这份小生意慢慢积累。后来日子终于渐渐有了起色,他一步步从绝境里撑了过来。
又是一年春节回家时,吴亿胜偶然发现“激光枪打气球”的游戏项目,当即买了“激光枪”,每逢哪个村子做年例,他就带着设备赶去经营,借着热闹的年例氛围挣些本钱。后来,他从报纸上看到蚯蚓养殖的项目,心动之下便想尝试。他先去信用社申请贷款,一番奔走后终于拿到启动资金。在他的用心经营下,19岁的他靠蚯蚓养殖赚到了1万元,成了当地首个万元户。日子渐渐好起来,他受到镇领导的接见与褒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榜样。
商海沉浮,几番起落未言弃
突如其来的成功,让年轻气盛的吴亿胜有些飘飘然。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很快便将辛苦赚来的钱花得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又一次前往海南,希望能找到新的机会,却没想到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到达海口后,吴亿胜身上只剩下5角钱,没钱住旅馆,只能在街边过夜。挨到天亮后,他在海口车站附近的街上偶然看到一个卖烟丝的老乡,好心的老乡收留了他。但那时老乡生意冷清,每天挣的钱仅够买米煮粥,连顿干饭都吃不上,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那段时间,吴亿胜每天早上帮老乡支好摊点后,便在附近街道闲逛寻找机会。一天,他看到一群人围在一家五金商场前,凑过去才知道是商家在推销万能胶。35元一大瓶的万能胶能修补书包、鞋子、玻璃制品等,用途广泛,可围观者虽多,却因瓶装太大、价格偏高很少有人购买。吴亿胜敏锐地察觉到商机,他软磨硬泡找老乡借了50元,将万能胶价格讲到30元一瓶,又花5元买了个喇叭,把大瓶万能胶分装成100小瓶,以1元1瓶的价格售卖。没想到当天就卖光了,除去成本净赚60多元。当晚,他特意买了一只鸡和10斤米,回到住处和老乡一起改善伙食。之后,他每天都进货分装售卖,几乎天天售罄,日收入稳定在70元左右,很快就攒下了几千元。
一次,一位买万能胶的客户问他是否懂做工程,正想做包工头的吴亿胜立刻应声。在该客户的介绍下,吴亿胜开始做起了工程承包。从小工程做起,凭借着一股闯劲,他很快站稳脚跟,到1987年左右,他最多时同时运作四五个工程。后来,他接到一个修公路的大工程,满心欢喜地把所有积蓄都投入进去,可该工程最终未能顺利推进,让他再次变得身无分文。
1991年,他回到茂名和朋友一起做木材生意,那时每月收入约有1.5万元,本想安稳做下去,可看到同学做石油生意赚了钱,他又动了心。他恳请同学带自己入行,随后便搁置了木材生意,全心投入新的领域。到1993年,他已积累起千万财富。然而他未能从前几次的挫败中真正吸取教训,又与友人通过贷款扩大经营规模。最终,因市场及自身管理等多重因素,生意全面崩盘,他再度陷入破产困境。
回归初心,转型餐饮启新程
再次跌入谷底的他,四处奔波还债,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时常想起小时候父亲做的白切鸡,那纯粹的味道成了他心中最温暖的慰藉。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渴望能做一份踏实、给人带来温暖的事业,让更多人尝到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2006年,吴亿胜先是在朝阳社区向阳街开了一家简单的快餐店,快餐定价4元一份,他坚持选用优质食材,虽客源稳定,但开业一个月却亏本一千多元。那时便有人调侃说:“你是‘亚水’吗?4块钱一份的快餐,你用这么好的食材,怎么可能不亏?”面对质疑与亏损,他一度心灰意冷,想转让店铺,却无人接手。
困境中,吴亿胜转念一想:不如将其改做饭店,主打家常菜,把“无添加、原汁原味”的理念彻底贯彻到底。于是他投入10万元装修,店铺没有空调,仅摆了七八套桌椅,聘请了5名员工。开业前,他便定下铁规:必须用纯正花生油炒菜,不放味精、鸡精,不买冰箱、不用隔夜肉菜。他拿出20万元,对管理者说:“亏够这笔钱就停,但过程必须按我的规矩来。”当时身边人都觉得他“傻”,纷纷劝说:“厨师都要靠调味出菜,你这要求招不到厨师。”“饭店的花生油用量很大,成本会扛不住。”“你不准备冰箱,食材损耗肯定很高。”可吴亿胜不为所动,仍坚持自己的准则。
2007年,第一家“阿水土鸡”饭店开张。吴亿胜遵循“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菜品十分精简,只有白切鸡、白切猪肚、豆腐、鱼腩、青菜、扣肉这几样菜,汤也仅有地胆头鸭汤、花生猪骨汤两种。为了守住食材品质的底线,吴亿胜还想出了个“笨办法”——主动提高采购价。当时市场上鸡的单价是12元/斤,他却主动给卖家13元;花生油市场价8元/斤,他同样多付0.5元。他坦言:“那时候我不懂怎么分辨食材好坏,就想着多花点钱,让卖家愿意把好货优先留给我,这样心里才踏实。”
令人意外的是,这份“傻劲”竟换来了惊喜。饭店开业首月就实现盈利,食客排到了街边,小小的店铺满是烟火气。吴亿胜顺势盘下了二楼和隔壁的铺面,扩大经营规模;2010年,他又对饭店进行重新装修,提升用餐体验。此后,“阿水土鸡”朝阳店、文明北路店(后搬迁至东信时代广场)、远光大厦店陆续开业,“阿水土鸡”的招牌,渐渐在茂名的餐饮市场站稳了脚跟。
坚守匠心,铸就美食“金招牌”
在从事餐饮行业的近20年里,吴亿胜始终将“匠心”二字刻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他常说“在我眼里,做生意就得有股‘傻劲’,最新鲜的食材、最谦卑的态度、最踏实的付出就是制胜的法宝。”
为了保证食材的原生态与新鲜度,吴亿胜建立起一套近乎严苛的供应链体系。店里所需的鸡、鸭,均来自他自家的禽畜养殖场,从鸡苗、鸭苗挑选,到日常饲养,每一步他都亲自监督,只为禽肉保留本真鲜味。制作木薯饼所用的木薯粉,是他从广西收购新鲜木薯后,专门请人按传统工艺加工,锁住木薯原香。此外,店内的豆腐、粉皮等都是由店内员工每日手工制作,从源头到加工全程可控,只为将新鲜本味端上食客餐桌。
如今,“阿水土鸡”在茂名市区已拥有四家门店,其中三家为独立自营,一家与越百海合作经营。为确保各门店菜品品质一致,吴亿胜要求各店厨师上岗前,都要到总店进行学习培训,确保每一道菜的口味能保持稳定,让无论走进哪家门店的食客,都能尝到熟悉的地道风味。
随着门店扩张与食客需求的变化,吴亿胜也在传承中适度调整菜单,增加了海鲜等菜肴,但“用新鲜食材、做地道味道”的初心始终未变。他坚决摒弃预制料包,坚持用新鲜食材烹制,即便成本稍高,也始终以地道口感赢得客人认可。
在疫情期间,“阿水土鸡”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饭店几乎陷入停业状态,半个多月的停摆使得员工工资、水电费、租金等固定支出成为沉重负担。就在企业举步维艰之际,国家出台的复工复业税费扶持政策为其带来了转机,“阿水土鸡”享受各项税费优惠超过20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不仅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更让我坚定了继续坚守品质、发展品牌的信心。”
经过近二十年的深耕,这份匠心也让“阿水土鸡”获得诸多认可:2020年,阿水土鸡白切鸡制作技艺、木薯饼制作技艺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纳入茂南区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阿水土鸡木薯饼制作技艺被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茂名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该店白切鸡还荣获第十一届“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茂名)“特色旅游商品奖”、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粤菜名菜奖”等。
对于未来,吴亿胜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能进一步擦亮茂名的美食招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茂名的传统饮食文化,也为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