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匠心花生油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继雄

8年时间逐梦逆袭,从负债百万到油界传奇


茂名市“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仪式。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三八妇女节员工合照。

  为2023年高州市新垌镇流垌村水灾捐赠物资。

和老师傅在查看炒制的花生状态。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屡扑屡起!”拿破仑的这句箴言,正是广东匠心花生油生产有限公司创始人老杜——杜继雄跌宕起伏创业人生的真实写照。这位来自高州的“榨油佬”,用8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创业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让“匠心老杜”高凉传统花生油承载着励志故事走进大众视野。
至暗时刻,困境中寻找曙光
  2017年的夏天,杜继雄在广州经营两家饮料公司,因行业萎缩与经营不善,他欠下数百万巨债,其中包含银行贷款与私人借款。不得已,他关掉企业。这位曾经的企业主一夜之间跌入谷底。彼时,他流动资金仅剩5.2万元;而每月2.3万元的固定支出,压得他喘不过气。
  199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设计专业的杜继雄,原本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不安于现状的他,毅然辞职闯荡商海。为此,父亲非常生气,一个多月都不理他。此后,他投身汽车销售与维修行业,几经辗转,又在广州开办食品饮料厂。欠下巨债,家乡成了他唯一的退路。
  回到茂名后,杜继雄和妻子都急需一份工作缓解危机。托老同学帮忙找工作,却没有找到;跑滴滴,常常接不到单;转行路边摆摊,生意又异常惨淡。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家人建议重拾家里榨油老手艺做花生油生意,认为这门老技术若做好,每月赚几千元或能渡过难关。
  杜继雄心里清楚,父辈的榨油技术未必适应当下的市场,但这无疑是他唯一的希望。于是,他咬咬牙,拿出身上剩下的5万元全部投入购置了榨油设备,在老家高州宝光街道开起花生油作坊。
  那时,毫无榨油经验的他笨拙地摸索榨油技巧。从未干过重活的他,因每日搬运花生,很快患上腰肌劳损和腱鞘炎。然而,身体的疼痛远不及精神上的煎熬。
  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他曾端着“铁饭碗”,也曾在广州办厂经商,是父母的骄傲。在作坊里,总有人当着父母的面,带着嘲讽的语气说:“以前有官不做,现在怎么干起小油行这种小生意?”每当听到这些话,年迈的父母总会红着脸为他辩解。
  杜继雄心里满是愧疚与自责。他把所有委屈和不甘都化作动力默默钻研。而父母心疼儿子,拖着年迈的身体来帮忙。这份无声的支持,成为他至暗时刻最温暖的光,支撑着他。
  花生油作坊就这样艰难地起步了。幸运的是,花生米批发商允许先拉货回去榨油,等油卖掉后再付款。这对杜继雄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坚守匠心,小作坊里的大追求
  许多人喜爱香味浓郁的土榨花生油,但央视曾曝光了黄曲霉素超标、假油等问题。如何能生产出兼具健康与浓香的花生油?杜继雄不断地思索。
  为了提高花生油的品质,他想尽一切方法,只要有一点点钱,都拿来升级机器设备,仅一年时间,就把作坊的机器全换了一遍!
  他精选优质高价花生,坚持人工挑拣去除烂豆,并于2017年9月研发出第一代人工筛选系统;每批油都检测黄曲霉素,并将结果公示在他的作坊内。后续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中,其产品黄曲霉素B1含量多次近乎为零。
  他曾引入大型电动炒豆机以提高效率,但便利生产的背后,是花生油香味的缺失,导致部分客户流失。怎样才可以生产出又纯又香的花生油?他走访高州乡镇小油行、茂名大油行以及珠三角大型花生油生产厂不断学习、对比。他发现,传统煤气滚筒小铁锅炒制能产生丰富的芳香物质,但产量低、耗时久。为了理想中的浓香,他不顾家人反对,低价处理了电动大炒锅换回小铁锅。
  2018年,杜继雄再次创新,将花生炒至最佳火候后,进行脱衣再压榨,这样可使油品既香浓,又更健康。
  针对传统榨油后静置沉淀时间长、易滋生黄曲霉素且影响新鲜度的问题,他还远赴山东,在专家指导下设计手工保鲜速滤系统,实现当天榨油24小时内滤净出货,省内次日可达,大幅提升了产品新鲜度与时效性。
  他一头扎进花生油的品质提升里,从选料到榨制,每个环节都挑得极细,眼里心里全是如何让油品更好、更香。可转身面对车间里那些亟待更新的设备、流水般消耗的成本,又不得不被现实拽回——资金的缺口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
危机重重,多次濒临倒闭边缘
  通过机器改良传统榨油,他的成本明显增加了,周围有的作坊每市斤油价格比他要低2元。加上,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低,产品很难打开销路。尽管他的花生油品质出众,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在与大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还要面对同行的竞争和模仿,作坊多次濒临倒闭的边缘。
  能不能熬过这个星期?能不能熬过这个月?这样的问题常常敲击着他的脑门。为了让作坊运转下去,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我还是太老实,太追求完美,不善交际、不懂应酬,这样的我做生意很艰苦。”回望从饮料行业到花生油行业的辗转,他这样坦诚地剖析自己。同样是深耕食品领域,如今转战花生油领域,相似的赛道、熟悉的困境,难免让他心生隐忧——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我还是只想尽最大能力做出好油!千年前冼夫人曾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州人,我还是相信,好心应该是一个食品生产者的基本要求,并且,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好心更容易让陌生人认识我。”他说。
  在2017年至2019年他不断研发和换机器,没有赚到什么钱,却让很多高州人知道了在乡下有一个坚持做好油的“傻老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花生油多项关键指标实现突破。他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让他的杜家花生油作坊收获了诸多荣誉,成为“茂名市放心花生油小作坊示范单位”“广东省养生协会”会员单位,还获得省、市多家媒体的报道。
出现转机,突破困境启新程
  2019年11月,杜家油坊迎来两位陌生人。他们辗转寻觅高州榨油匠人,经多方打听而慕名前来。参观后,他们提出合作成立高州首家持有国家SC生产许可证的花生油企业!杜继雄说,这让他既心动又纠结。纠结的是家人不支持,但创办企业一直是他的梦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选择抓住机遇,与他们达成了合作。
  随即,杜继雄迅速在高州金山街道金星大道建设新厂。他必须在三个月内,即春节前建成合格的厂房,否则将错过打开知名度的最佳时机。
  在选择生产设备时,小作坊模式和大工厂模式都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大胆创新——自己设计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的破碎、高温蒸、小锅、火炒等关键点设计成电脑控制的流水线,研发出电控三联炒锅系统。该系统申请了国家专利。他还结合先进技术设计了冷滤系统,解决了传统过滤耗时长、影响油品质的问题。
  在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全力相助下,新生产线最终在春节前基本完成。出于匠心生产,他将品牌定为“匠心花生油”,并一手设计了产品外包装,采用独家首创的避光设计。一切准备就绪。
  就在这时,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工厂停工,线下销售渠道受阻,租金、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却依然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资金。“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回厂,都要在车上静坐半小时才有勇气下车入厂,因为一进厂门,就意味着要面对无数问题。”
  生死存亡之际,杜继雄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新出路。线下销售受阻,他就转求线上,尝试网络直播带货。他从零开始学习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等技能。从生产环节到成品的包装,从直播带货到销售客服,再到发货售后,全是他一手一脚地没日没夜地干。
  白天,他是工厂里忙碌的生产者,搬运货物、检查产品质量;晚上,他化身为直播间里热情的主播,向观众介绍花生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优势。2020年2月18日,首次直播仅7名观众,但他没有气馁,他不断改进直播内容和方式,凭借真诚的态度和优质的产品,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慢慢地销售额爆发了,翻倍地增长!”经过几个月的直播,交易总额从首场380元慢慢增至日均2万元,复购率达86%。在疫情的寒冬中逆袭突围,杜继雄很兴奋。
  2020年,随着销量的逐步提升,企业逐渐走上了发展的正轨。遥想3年前,他还在为何去何从而绝望。3年时间,“匠心花生油”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起来。
  2021年,公司花生油制作技艺入选茂名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杜继雄也被评为高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匠心花生油”成功入选茂名市第一批“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产品)名单,是唯一一家入选的生产型企业,全市仅7个品牌入选;同年,公司获得iso22000认证,公司管理、食品安全走上了一个新高度。
  2025年,杜继雄再次升级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将黄曲霉毒素含量降至1
μg/kg以下——这一数值不仅远低于国家标准,更优于日本和欧盟的标准;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每瓶产品检验结果可溯源!
  如今,公司拥有6条生产线、30多名员工,日产花生油2万斤,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成为高州市龙头企业;在网络平台更连续5年斩获花生油品类口碑分、回购率全国第一!
不惧模仿,砥砺前行不止步
  谁也没有一开始就拥有多重本领,为了那一滴纯香的花生油,杜继雄把自己逼成了“周身刀”,从生产到销售,每一把“刀”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利刃。许多人有疑问,为何他能短时间自主研发、设计出花生油榨油系统?他回应说,这主要是家族工艺传承与个人热爱,同时,他还拥有大学本科学习的机械知识,具备相关专业基础,能够将机械原理等知识运用到榨油系统的设计中,为自主研发提供技术支撑。除此还与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有关,最终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完美结合,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的双重目标。
  杜继雄创新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同行参观学习和模仿。越来越多的花生油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健康标准,花生油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尽管从生产方式到成品包装的设计都不乏模仿者,但他并不在意。他认为,能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健康放心的花生油,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才是他最有成就感的。“现在家里人都为我自豪,他们叫我要多点休息,多注意身体。”
  自回到茂名创业以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给杜继雄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害。2023年5月,他因过度劳累导致脑出血,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在身体稍有好转后,他又指导员工进行生产和销售工作。现在他减少了直播的频率,但他对企业的关注和投入丝毫未减。他每天都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鼓励自己勇敢面对挑战。
  他还计划推出更高标准、更健康的花生油产品,将黄曲霉素含量控制在“未检出”的水平,并在包装上做出承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的花生油,同时也为花生油行业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杜继雄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能够走到今天,除了抓住了网络直播的风口,更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及永不放弃的信念。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人,他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创业道路上,产品是立足之本,一定要注重品质;同时,要善于借助现有的销售渠道,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最重要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杜继雄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传统行业中,只要怀揣匠心,敢于创新,就能突破困境,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