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传递故土温情
——读薛伟雄散文集《乡音》
□黄俊怡
他是老派人,我大抵认为他是一个处事周圆的人。经历过两个世纪的风雨涤荡,知人阅世使他显得更为沉稳,他的身上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当然,他也有带着棱角的时候,倘若你对他存有偏见时,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出来,他有着狼一般灵敏的嗅觉。他在写作上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势头,多少也具备狼性的精神特质。幸好,我所认识的薛伟雄是平和的。他对本土文学的现状也相当了解,在知人论世方面,他有着大多数人所没有的清醒。在现实当中,大多数人看问题仅局限于表象。他常说,看问题要透过现象来看本质,他看问题亦能做到辩证分析。
薛伟雄退休后投入了写作,他是近年来本土发表文章最多的写作者之一。我曾用“老骥伏枥,逐梦常青”来形容他。他肯定也是老一代写作者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位,并且是他那一代作者中稳定的力量之一,正是因为他不怕海大风大,敢于在文海里搏击,他步步为营,渐渐地在地方文学崭露头角,当下本土写作群体正需要有他那样的冲劲来活跃文学的氛围。他持续精进文学素养,创作水平也一直不断地进步,《乡音》的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誉,不少异地读者纷纷撰文对这本文集做出较高的评价,这便是有力的佐证。也许有个别人暗地里说他这波逆袭显得“高调”,《论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采取双重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人,那常常经不起考验。文学不是一潭死水,能够从平静的湖面中激荡出悠扬的声音,我们乐见更多薛伟雄现象的出现,这对地方文学的发展是有利的。
这本文集名曰《乡音》。乡音,从表象上看是一种语音特征。乡音的真义是什么?这并不能说得透彻。乡音是内心的语言,有些情感的东西大抵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薛伟雄的《乡音》传递出的是乡土情思,洋溢出深深的亲情,乡音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潜意识里的乡愁呈现。
位于南海之滨康边岭下的峙仔村,天是蓝色的,云很肥。山是青色的,绿树成荫。海与天一色,海面上的浪花是一片白色。远眺可见“海面上风帆点点”,那是薛伟雄笔下的故乡风景。
临海而居,这是一个有着375年历史的古村落,世代以务农、晒盐、赶海等为生,村前大鱼塘与村后山岭是他活动的地方,那片土地珍藏着他的纯真的青春岁月。如薛伟雄在《家乡的岁月》中述及:“我无论是童年、少年留守,还是长大后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都深情地眷恋着这块土地。”对人生来处的追溯,是每一个有故乡的人所无法逃避的人生命题。薛伟雄出生在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在艰苦的环境下(吃过海榄树籽),时代发展给了他锻炼的机会,培养出实干、坚韧与耐力。随之而来的是知识时代的来临,他与时俱进,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通过人生各种考试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履历,这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他的经历在那一代人当中很难被复制,他属于跳出农门的极少数。
《回故乡》是作者的寻根之行,本是一种乡音传递。虽然离乡后到县城工作,随着时间流逝,乡思愁绪萦绕在怀,作者对故乡依旧感到亲切。“一张张写满笑容的脸庞,藏着厚道与善良。”“一双双生满老茧的手,传递着暖流与亲情。”作者在踏往回乡之途,这些情景描写饱含深情,是充满抒情式的情感流露。他在故地回忆起少年时的乡村生活,旧情旧景浮现眼前,过去与当下在时空上形成对比,从前贫瘠的土地与现在新农村样貌的红墙黄瓦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情此景,往事点滴在心头,薛伟雄睹物思人,无限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这种孝道精神的追溯跃然纸上,使他的回故乡之行显得更有意义。
亲情的叙述占据重要的篇幅,从其文中可窥见他是一个心思细腻,重视仪式感的人。他回忆念高中时生日那一天,母亲徒步到学校送来两个煮好的鸡蛋与之庆生,这温馨的画面很有仪式感。作者为了与母亲吃一顿生日餐,编了善意的谎言,从中可见作者对伦常孝道的重视,他对母亲至为孝顺。他对父亲的情感表达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回忆起父亲走后一个人彷徨无助的情景,父爱没有因此而断流。“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担当起家庭的重担。
这本文集乡土意识浓厚。作者以回忆为主线构建出他与故乡一衣带水,血脉相连的情感连结。他的笔下清晰地记录了故乡的风俗文化,《儿时的年》回忆了过年时粤西地区做籺、蒸年糕、吃团年饭的风俗,真实地呈现了旧时过年热闹的场景,我们从中找回从前节日的那份朴素与感动。从前过年重视形式与礼节,相比如今过年的仪式感已弱化,年味走向日益淡薄,薛伟雄对传统节日的回溯,从某种意义上,他对日渐失落的风俗文化表达出关怀意识。
《乡音》不单是写故乡,作者写了《洛阳赏花》《川行随记》《行走他乡之马鞍山》等游记篇章。在十三朝古都赏牡丹,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洛阳红别名焦骨牡丹,为花中君子,亦象征着傲骨,有抗寒的底色。四川之行观瀑,领略了当地的饮食风俗文化,参访了闻名遐迩的杜甫草堂,在作者的笔下,成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行走在安徽,作者参访了李白的归宿地,隔着悠远的时空,他站在李白墓地前,凭吊这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浪漫主义诗人。造访历史文化遗址,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英雄人物,薛伟雄有一种文化情结,此反映出他的人文情愫。
回故乡是薛伟雄的一趟感恩之旅。薛伟雄的散文在许多篇幅里出现感恩的词汇,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寄托。这有他对父母恩难报的感怀,有对师长帮助之恩、编辑的提携之情,也有经历过早年的坎坷岁月,他对当下生活的知足充满感恩。感恩是人生修行的必修课,是自我人格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必会受到他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