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电白区沉香联合会会长、电白沉香博览城董事长谢利发

从百草堂到千年香,点燃家乡产业振兴火种


谢利发在展厅向记者介绍沉香木。

谢利发(左一)参加广东省茂名商会二0二三年年会。

  参观生产线,工人正在切割打磨沉香木。

  谢利发在茂名市电白旅游协会第三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

  谢利发带记者参观祥云香成品。

  奇楠原材料加工。

  2024年沉香花梨国际大会,谢利发(右三)和中东国家代表团一起。

  谢利发,现任茂名市电白区沉香联合会会长、电白沉香博览城董事长。作为“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镇的土生土长香农之子,他自幼跟随父亲上山采香、销售香料。18岁后,他与父兄一同在广州中药材行业打拼,并致力于推广电白沉香。在商界驰骋多年,事业日益兴旺之际,他依然坚守“不忘本源、造福乡梓”的初衷,于2015年毅然返回家乡,全心投身沉香产业的发展。
  从山林间的采香人到科技种植的领航者,从家庭式小作坊到规模化产业博览城,从谋生的手段到文化传承的象征,谢利发用他半生的时光将沉香的“苦难哲学”转化为一个产业的馥郁传奇,助力观珠镇的美丽蜕变,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香雾童年
  从深山到市井的两代跋涉
  驱车驶入“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镇,各式大大小小的沉香商铺不断映入眼帘,曲折的街巷里氤氲着淡淡的香味。沿着愈发浓郁的香味一路寻去,记者来到了电白沉香博览城。不一会儿,一辆黑色商务车缓缓停下,谢利发下车后,步伐利落地上前道:“刚从沉香基地回来,去看了嫁接奇楠的生长情况。”简短的话语又为他增添了几分乡土孕育的质朴。
  看着8层高的电白沉香博览城,谢利发感慨:“我父辈是做沉香的,沉香是我们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之前以家庭作坊和采香为主,发展到现在并不容易。”谢利发的父亲谢锦清是观珠镇第一代前往海南采香的香农,曾在海南尖峰岭、吊罗山等深山野岭采挖过沉香,并乐意把技术和经验言传身教给其他邻里乡亲,带动了一批村民通过采香发财致富。“10多岁时,我跟父亲去海南采挖过沉香。那时候交通不便利、路不好走,经常背着干粮在山里待上一两个月才能采到香。”谢利发记得,每次采香回来后,家里的土灶上永远熬着香,满屋缭绕的青烟中,父亲将采回的香材切片、晾晒、分类,用草绳捆成小捆,再卖给城乡流动贩子或药材厂。
  采香的经历艰苦,但年少懂事的谢利发坚持跟父亲去采香。他说:“采香既能维持生计,又能救助病患,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随着采香、卖香的深入,他越来越了解沉香,也认识了很多其他药材。他从18岁起开始跟随父亲、大哥一起到广州销售沉香和其他药材,在市场中沉淀学习,最终摸出了一条中药材经商路。
  1988年至1998年,谢氏父子三人分工合作,父亲负责运输药材,兄弟俩负责药材销售和市场开拓,终于在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小档口。之后,靠着家乡的沉香和货源稳定的药材逐渐有了名气,帮衬他们档口的药店开始变多。谢利发说:“救心丹、香砂养胃丸等很多中药的配方需要用到沉香,所以家乡的沉香在广州中药材市场有一席之地。”
  2003年,经过10多年的艰辛发展,谢利发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广东尚春堂药业有限公司,主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食品等,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沉香更是成了公司的“活招牌”。
  现在,谢利发通过尚春堂向家乡收购沉香,解决了部分香农的销路问题。为了进一步传播电白沉香文化,还在观珠以及广州等地专设沉香旗舰实体店,让消费者可近距离品鉴、选购沉香产品,也吸引不少沉香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让电白沉香文化焕发出新生机与活力。

  香脉传承
  毅然返乡种沉香、建主题酒店
  观珠镇有1500多年的沉香采集和加工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沉香人。每一代沉香人又像沉香一样,将根扎进苦难的土壤,在岁月的淬炼中,慢慢长出芬芳的回报。从小闻香长大的谢利发也不例外,即使身在广州,也始终心系家乡故土。
  随着父亲离世,谢利发怀揣着对父亲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故乡情回到观珠。“我是香农的儿子,根在这儿。”他目光坚定地说,采香、收香、品香等技艺文化都是从祖祖辈辈那传承下来的,这些都是各香农父辈的心血和精神所在,做人不能忘本,要把父辈们“忘我利他”的沉香精神继续发扬出去,不能让香断在自己手里。
  据了解,野生沉香树是我国的二级保护植物。谢利发说:“这意味着不能像过去那样上山开采,野生香会濒临灭绝,那时候人工种植还不成规模。”为此,2015年谢利发回到观珠后,承包了200多亩山岭种植沉香,开始投身沉香产业推动家乡发展。经发展,如今的种植沉香面积扩大至1200亩左右,约种植30多万株奇楠沉香树,是当地较有规模的种植基地。种植过程中,土壤改良、种苗培育、结香到日常养护,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同时聘请专业养护人员悉心照料,为高品质沉香产出筑牢根基。
  种植沉香之余,谢利发同时着手建设沉香主题酒店,希望可以让本地和来自各地的香农有个落脚点、联络点。2022年,茂名利珠香泉大酒店维也纳中心店开业后,接近20个商铺被大家一抢而空,生意红火。“本想给香农们提供个交易场所,没想到商铺这么受大家欢迎,后来又增加到50个商铺,成为产业爆发的起点。”他希望,通过酒店打造一个以沉香为主题的地标性建筑,带动周边更多的沉香商店建设起来。
  记者看到,该酒店共23层,在观珠镇上格外显眼,其中1至3层为沉香展馆和交易中心,柜子上陈设着手串、线香、精油、雕刻品等各式沉香产品,时时有香农、香客前来交易,场景热闹。

  香城发展
  以沉香博览城促三产融合
  近年来,在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产业布局下,沉香产业链不断发展延伸,沉香加工产品发展前景广阔。谢利发萌生了搭建沉香产业发展的平台,从而带动更多人通过沉香行业增收致富,助力当地产业振兴。
  202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谢利发牵头成立了茂名市电白区沉香联合会并当选会长。在他的带领下,电白区沉香联合会会员不断增加,为电白区的沉香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家乡沉香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次年,谢利发又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建设沉香特色小镇的号召,建设了电白沉香博览城。他告诉记者:“沉香酒店开业后,来谈合作的商家越来越多,不少人建议再多开一些商铺。我也想带动更多人加入沉香行列,所以就建了博览城。”
  据介绍,博览城是沉香交易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八层高,共160多间铺位、80多间直播间,招商率高。走进电白沉香博览城,可见大型的沉香雕刻工艺品,古意盎然;各店铺售卖的都是沉香或与沉香有关的物件,清静淡雅;大大小小的玻璃货柜上,摆放着各种年份、成色较好的香木,目不暇接……在当地打造百里沉香旅游带下,博览城成了各地香客或游客必去的贸易地标、沉香观光景点。
  博览城建成后,谢利发把自己2021年创办的公司——广东利珠沉香科技有限公司也搬了进来。该公司聚焦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是一家集沉香种植、结香、技术应用、产品加工、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沉香企业。
  谢利发介绍,目前利珠沉香公司内设三大核心车间,分别是沉香珠链加工车间、沉香线香车间和沉香精油车间,既加工沉香产品,又解决附近群众就业问题。记者留意到,在三大核心车间的同楼层,还有一个供销售的沉香产品展厅。展厅内,陈列了线香、盘香、手串、珠链、精油、沉香枕头、沉香雕刻摆件、沉香原料等丰富多样的产品,与三大核心车间形成了沉香生产和供应链体系。

  香魂坚守
  推动产业发展更要发扬沉香精神
  “你看这香,没被雷劈过、虫蛀过的树,永远成不了材。无论是做人还是创业,都和沉香一样需经历很多苦难。”提到这些年的创业经历,谢利发由衷道:“沉香的好心善行、忘我利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他也把沉香精神延续到沉香产业上,总是把最好的沉香回馈给大家,并把其公司所生产的沉香取名为“好心沉香”,以进一步传播和挖掘沉香精神。
  谢利发说,过去沉香树的结香主要通过自然灾害,但是现在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去完成它的使命。为突破结香周期长的瓶颈,培育出了奇楠嫁接苗,将结香时间从10年缩短至3年。“特别感谢家乡的老前辈为我们摸索积累总结出一条沉香发展路,以前一生结一次香,现在发展成沉香产业,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老前辈的努力,就没有今天沉香的繁荣景象,我们不仅要推动沉香发展,更要传承发扬老一辈的‘沉香精神’。”
  对于接下来的沉香产业发展,谢利发想打造有产量有品牌、有品质有标准的沉香。他还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蓝海:“沉香在《本草纲目》里就是药材,现在国家大力推进‘药食同源’,将带领电白沉香联合会、电白博览城的企业一起在‘药食同源’下功夫,助推沉香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采访结束之际已是暮色浸染香林时,谢利发走进连片的沉香树中,不时走近用手触摸,不时蹲下观察结香情况。此刻这个曾在商海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更像一位深耕土地的农夫,一位坚守芬芳产业的农夫。

策划:李健
统筹:邓义深 余虔虹 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执行: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张玉微
执笔:李君平
摄影:温松媚 邓巴烽
栏目主持:赖碧怡
视频摄制:黄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