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第一甜县”湛江市遂溪县:
以“薯”为媒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的“遂溪经验”
——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侧记

农户分拣甘薯。

杨柑镇燕窝火龙果。

乌塘镇连片荔枝。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君平
甜美遂溪,薯香福地。近日,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在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文化广场启幕。众多知名企业、农业专家、全国客商以及国内近30家媒体相聚遂溪,共同见证“中国第一甜县”如何将小甘薯锻造为30亿级富民产业。
活动期间,甘薯文化周媒体采风活动也同步开展。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与30家媒体代表深入遂溪,观察产业发展、游览典型镇村、参观产业园,实地考察遂溪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果和生动实践。
“小甘薯”成“致富薯”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
遂溪县是中国冬薯核心产区,素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一直以来,遂溪县利用富硒火山红土地和冬闲田资源,发展甘薯产业,保障粮食安全,培育富民兴村产业,“小甘薯”成为了“致富薯”,实现了“甘薯全产业链”的发展。
目前,遂溪已整合耕地超80万亩,全力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共建发展模式,催生了近2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甘薯产业,该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智能系统、AI大模型,将甘薯分为12个品质级别,精准匹配全国客户不同的需求。”佳淳农业负责人宋景标介绍,通过科技赋能,甘薯糖化率提升了40%,货架期延长到了30天。
现在,遂溪“火山红薯”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红薯品牌。百万吨产量抢占全国鲜薯市场,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地,遂溪已成为中国甘薯单品的集散重地。在当天活动的“甜美遂溪 薯香福地”发车仪式上,记者看到从起垄机作业挖甘薯到农户分拣、装箱、打包,再到搬运上车,整个过程大概5分钟,真切感受到了“遂溪甘薯产业速度”。据统计,当天共发出约1100箱甘薯。
遂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连虹介绍,目前该县甘薯种植面积40多万亩,主要以冬种为主,占比约75%;年产量约100万吨,直接产值超30亿元,带动种业、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遂溪甘薯产业成功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
多元化“甜产业”擦亮“遂字号”品牌
遂溪县地处雷州半岛,拥有大面积的火山沉积岩形成的红土地。土壤富含硒、钙、镁、铁等微量元素,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天然营养库。除了甘薯之外,当地还盛产甘蔗、荔枝、火龙果等“甜蜜水果”。在甘薯文化周媒体采风活动中,记者走进了河头镇、乌塘镇、杨柑镇,了解这些多元化“甜产业”是如何共同擦亮“遂字号”品牌的。
近年来,遂溪县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厚植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比如:河头镇是第三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拟选树对象,该镇以种植甘蔗、水稻、番薯为主,其中番薯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结合“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还开创了北菜南种产业项目,流转约1600亩土地种植山东大葱、莴笋、西葫芦等蔬菜,带动约400人就业。在山东大葱种植基地,上千亩大葱生长茂盛,连绵不断的葱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踏入乌塘镇,映入眼帘的是连片荔枝树;穿梭村道,可见村委与村民共同打造共享“美丽庭院”,让荔枝讲堂、“忠孝”庭院、乡村书屋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中,一幅“美荔”乡村画卷跃然眼前。据统计,2024年该镇荔枝种植面积达2万亩,总产值达2.6亿元,增长30%,荔农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全镇南药种植面积9000多亩,全产业年产值1.5亿元;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超14000亩。
夜幕降临,杨柑镇的3万亩火龙果开始亮灯,宛如浪漫星辰。自2005年试种以来,杨柑镇火龙果产业经历“零散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园区+”三个阶段,现种植面积达3万亩,其中布政村及周边连片种植超1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燕窝火龙果基地之一。燕窝火龙果为黄皮白肉,甜度级别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至10000元,是当地的“黄金果”。
农文旅融合蓬勃发展 当地群众过上“甜日子”
为期两天的甘薯节文化周媒体采风里,记者还走进鱼龙湖悠闲度假村的田园诗画、油河塘村的文明风尚、江洪镇天河之恋的碧海银滩、调丰村的古朴韵味、杨柑镇的体育中心等,参观孔子文化城、福东海产业园和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以及领略非遗游鱼、醒狮魅力,亲身体验了遂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与繁荣景象,切身感受“百千万工程”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甜日子”。
自遂溪县北坡镇被列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以来,该镇将非遗“游鱼”元素融入典型镇“七个一”建设,连续2年举办广东(遂溪)北坡游鱼文化周。去年首届北坡游鱼文化周活动吸引游客超10万人,带动经济收入超千万元;今年第二届北坡游鱼文化周打造游鱼盛宴火爆出圈,推动非遗文化向非遗经济转化。
杨柑镇则利用自身优势,将“滨海+足球村超”品牌打造成为县域赛事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整合镇域特色优势农海产品,依托“阿柑狮”IP品牌,对镇域农海产品实行统一品牌营销,打造出“阿柑狮火龙果”“阿柑狮番薯”等“柑品”爆款;以及提升“阿柑狮杯”村超品牌影响力,培养更多足球人才,促进体育与旅游、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特色足球小镇。
记者留意到,“阿柑狮”IP融入了遂溪非遗狮舞(广东醒狮)元素。近年来,遂溪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农文旅活动,反响热烈。据介绍,遂溪的龙湾醒狮基地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是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狮头、彩龙、鼓乐制作,传统南狮表演、传承的文化单位。
农文旅融合蓬勃发展,产业发展也大步前进。比如:福东海产业园采用“基地+农户+企业+电商”的模式,在本地与广大农户合作种植广藿香、桑葚等南药,以不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收购本地农户生产种植的中药材(广藿香、桑葚)、红糖等遂溪特色农产品,带动南药种植加工农户近1000户,带领农户致富奔康。广东北部湾农旅产业园通过以“园区+基地+合作社”模式,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打造“新农人”孵化创业基地,成为地方民企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代表。
接下来,遂溪县将继续拓展产业生态,推动甘薯与文旅、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的“遂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