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亩脆嫩“水笋”喜获丰收

高州沙田茭白成了江浙一带抢手货


▲群众采收茭白。

▲群众采收的茭白。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 黄楚凡 通讯员 赖剑豪 詹耀霞 赖绮航 徐品胜 200亩营养丰富的茭白(南方俗称“水笋”),今在高州沙田喜获丰收!亩产逾3000斤,收购价每市斤3元多,总收入约200万元。这是高州市沙田曹岭村委向党委政府交出的一份好成绩。农民、收购商、田间的采摘、后期的清理包装,以及来往运输的车辆,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在沙田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丰收图。
  什么是茭白?营养如此丰富市面却较为鲜见。3月24日,记者闻讯赶到沙田镇曹岭村委会,在村干部带领下来到田间的采摘现场,一眼望不到边的茭白如绿海,在水田中摇曳,透着淡淡清香。工人们三五成群,戴着缠网的帽子(防止茭白叶割伤皮肤),正在约半米深的水田割茭白。每割起一条茭白,像竹笋一样除头除尾取中间膨胀的一段,放入筐内。摆在田埂边上,再装上小货车拉走。收割工人们说来自贵州,日收入近200元,包吃包住做得开心。在村中第二个集中处理茭白的现场,另一批工人将收割回来的茭白,清除杂叶打包准备外运。
  现场的浙江承包商吴师傅说,茭白实际是一种水生蔬菜,南方人常叫水笋,富含植物蛋白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他拿起一条茭白,除去外衣,露出洁白的白芯,他吃了一截,另一截让记者吃,说可生食可凉拌,生炒炖煮任君选择。记者嚼了嚼,微甜,十分爽口。吴师傅说,他在此做了二年,所种二百亩茭白全部选种优质的“浙茭8号”,所产茭白全部运上江浙沪一带销售,那边的人更喜欢吃。尤其是沙田曹岭的水土,土质好水源足,符合优质茭白挑剔的生长要求,这里所产的茭白,色洁白个头偏大而均匀,口感嫩脆味道纯正,优品率高,尤其受江浙一带人民欢迎。一经上市往往供不应求。“往年收购价每斤曾高达4至5元左右,今年价略跌,但产量增了,总的还是增产增收。每年都请本地人在此打包清拣,人均日收入约200元。看看她们做得多积极。”吴师傅边介绍边笑。
  值得一提的是,沙田镇曹岭村在推动茭白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闲置的土地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曹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道长说,“我们曹岭山心村通过流转200亩闲置土地,引入浙江专业种植团队,让‘沉睡资源’变身‘活力资产’。通过秋冬种茭白、夏秋种双季丝苗米的轮作模式,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抛荒问题,又通过规模经营提升土地附加值,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赢。”
  据了解,沙田今年种植的茭白有200亩,亩产在3000斤左右,预计今年总产量会突破300吨,收入约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