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镇江镇中心学校

以雷锋精神铸魂育人 打造乡村学校德育新标杆


学生们在红色文化长廊里阅读。通讯员供图

  茂名晚报讯 记者 宁钰燕 通讯员 吕丹 在新时代德育建设的浪潮中,高州市镇江镇中心学校以“学雷锋精神,见文明行动”为核心,率先在粤西地区创办“雷锋学校”,探索出一条将红色基因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该校通过“课程育人、文化润心、实践赋能”三维联动,让雷锋精神在校园扎根,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雷锋精神育人体系。镇江镇中心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办学宗旨,将雷锋精神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雷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制定《雷锋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开发、活动设计、评价机制”三大核心任务。学校还联合地方党史研究室、关工委等机构,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编写《雷锋故事读本》《身边的榜样》等校本教材,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政课、班会课及学科教学,形成“人人讲雷锋、班班有主题、周周有实践”的特色育人生态。
  打造立体化德育场景。以文化浸润为根本,整合校园的多元空间,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校园内精心营造“雷锋文化场域”:设立“庄仕华学雷锋书屋”;打造红色文化长廊,设置“雷锋事迹展”“时代楷模墙”,以图文、互动屏等形式展现雷锋精神内涵;开设校园雷锋广播站,每日播放雷锋日记、学生志愿服务故事,让榜样声音浸润心田;各班设立图书角、好人好事记录簿,开展“雷锋式小组”月度评比;校园内建设雷锋主题景观,树立雷锋雕像,种植“雷锋林”,打造沉浸式育人环境。该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场景打造,将雷锋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校园符号,让德育的细雨默默润泽,于无声处,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学生的心田。
  创新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秉持实践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学校建立“三级实践平台”,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在校内设立实践岗,提供“文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等20余个岗位,学生自主竞聘上岗,培养责任意识;组建为社区服务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敬老助残、环保宣传、农耕帮扶等校外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人数累计近3000人次;拓展云端辐射网,开设“小雷锋广播站”,学生录制微课讲述雷锋故事,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多管齐下,将雷锋精神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目前,该校以雷锋精神为依托开展德育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在育人方面,学校近三年涌现“茂名新时代好少年”5人,学生犯罪率保持为零,家长满意度达98%。口碑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广泛,学校获评“广东省红色教育示范校”,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接待省内外30余所学校观摩学习。化身乡村发展的“助推器”,赋能乡村振兴,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200多个家庭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镇江镇中心学校以创办雷锋学校为契机,破解了乡村学校德育资源匮乏的难题,实现了“小校园”撬动“大教育”的蝶变。该校的实践表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它既是立德树人的精神富矿,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这种“红色基因+在地化实践”的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