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练达即文章

——梁秀媛散文集《让梦飞翔》赏析


  梁秀媛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秦川
  最近,我读了梁秀媛新出版的散文集《让梦飞翔》。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积累了无数洞明世事的经历。“教人者自教”。从实践中深化了对一事一物的深层认知,亦即“人情练达”的全过程。作者将经历感悟与实践,书写成文、成章、成书。不仅成就了自己追寻的文学梦,而且汇集成散文集《让梦飞翔》一书问世。她以自己的感受与读者分享一个文学青年追梦的内心世界。
  我掩卷沉思,循着文集的踪迹去探求作者那飞翔的梦境究竟是什么。
  其一,它是一个文学梦的飞翔,成就了作者审视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职业之余,她扬文学之长,并身体力行,始终追寻着一个文学梦,让这个梦在教学实践与生活经历的广袤空间之中飞翔。她对往事的回忆,对实践中的体验,对工作生活中的情趣以及人生境遇中的感悟,都有了更多的积累、接纳与筛选,形成了选材的广泛性,也实现了散文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文集中《我的启蒙老师》,就将一位深受自己爱戴的老师的具体形象刻画到位。同样写人物的《秋日的怀念》,她把母爱写到了极致,语言不多,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没有刻意的表达却道尽了人生的辛酸。这就是散文表达的文学功效,梁秀媛言简意赅地做到了。
  其二,它是一个飞翔的认知梦,深化了作者猎取于生活中的亮点。散文本身就是信马由缰,掠过生活中无限的情与景。在《让梦飞翔》一书中,作者涉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手拈来,便成文理。如《岁月匆匆》便把时光的变化与人的一生有机地联系起来,发出了“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的咏叹。从而表达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而表达了岁月匆匆的题旨。这种道出文旨在无形的方式,使散文的表意尽系于不言之中。这就是作者行文驾轻就熟的精妙编排。
  其三,它是一个飞翔的探索梦,让作家从不同视角审视包容了对生活的炽热情怀。在大千世界里,散文最是包罗万象的存在,但在作家眼里的审美,总是需要炽热情怀的。在文集中,写祖国山水的篇目很多,始终围绕一个炽热的家国情怀,来展示大好河山的发展变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黄昏的童子湾》,就把晚霞中的童子湾写活了。“一阵阵温柔的海风吹来,像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我深情地凝望着这浩瀚的大海,心潮起伏。浪涛拍打着海岸,溅起无数的浪花,美极了。”还有写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的牙象村》中写道:“我们穿行于村中,只见青翠欲滴的果树,一望无际的田野,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勃勃生机。”城乡所见所闻,山水田园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作者笔下,昔日落后的乡村和海边,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实现了腾飞和变化。她正以平实的语言来讴歌这种探索发展,实现复兴梦想的创举变化与成就。
  其四,它是一个飞翔的乡情梦,为歌颂新的生活变化,寄寓了无限深情。《让梦飞翔》这册散文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乡情的红线。它以多篇幅、多角度地把浓郁的乡情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正是作者无限内心的表露与向往。
  无论是记事、游记或者写人,作者始终把握着情感这条线索,维系着环境的变化与人物性格、品质的表现,使它始终万变不离其宗,形散而神不散,充分体现出浓郁的情感,使文章实现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我的父亲》中父亲的憨厚勤劳;《我的哥仨》中的哥哥的骨肉亲情;《我的启蒙老师》中何老师的爱生如子的形象;《秋日的怀念》中与慈祥母亲的生离死别。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铭记。这里没有刻意的雕琢,自然流露出一种人类固有的挚爱与亲情。这也是作者创作的一种基调,这种立足于自然表达,无疑为该散文集的写作特色奠定了一种感动人的抒情基调,这也全是“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