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沉香文化,领略乡村振兴

卢俊宇



  探沉香文化,寻古时记忆,忆昔日大唐,闻沉檀龙麝。李白《杨叛儿》中描述了沉香在唐朝盛世中风靡盛行的情形。如今,“香中之王”沉香在乡村振兴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识沉香——苦寒来
  游沉香古道,品沉香古茗。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又再次到来,同学们的心早如小鹿乱撞般不可按捺。大家早已迫不及待地去揭开沉香的神秘面纱,一览其真正风采。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中国最大的沉香生产区——茂名市电白区。踏上海滩,坻屿堪岩,杂错其中,远处渔船正抛洒渔网,仿佛传来了渔民阵阵欢笑,庆祝这次的大丰收。
  走进瑜丰博物馆。本以为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中草药,但真正呈现眼前的原料却让我大吃一惊——竟是一块块形状崎岖不平、伤痕累累的木块!它静静躺在那,犹如莲花,洗尽铅华,悄无声息,却余香幽远。
  一查才知,沉香主要源于沉香树干经历种种苦难后其伤痕分泌的树脂,可谓”苦尽甘来”!我开始对自己的无知哑然失笑,但更多的是由衷地敬佩起沉香来。
  再品沉香——沁人香
  旅途中,我们体验了一把燃香的文人雅趣。承着香炉的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的工具。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香炉,里面装着八分满的香灰,旁边备有香铲及沉香粉。待到讲解完毕,便轮到实际操作了,操作并不复杂,但也不简单,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打香篆了,其要求形实,因若是形散,不要说香了,就是点着也很快熄灭,我连读操作了三遍才成功。终于,我们炉里升起了枭袅青烟,烟雾上升不久随后下沉,然后向四面扩散,形如喷泉,煞是好看。本以为,沉香亦如其他的香那样或鲜或艳。但沉香香味沉稳踏实,甜感醇厚,入鼻后香流并不上行,转而凝聚于鼻腔后部,具有令人口中生津、心神宁静的作用。真不愧乃“香中之王”,就如同劳动者们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沉稳厚重。
  忆沉香——叹今朝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又到了该返程的时间了,回家路上,又想起了导游讲的故事......
  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曾有这样的一个惯例:“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每次在出战前都会发一个香囊给士兵,其中就有沉香,其不仅可用于治疗战伤,更是那时驱瘟辟邪的“大功臣”。冼夫人作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大功臣,为当时的中国守住了岭南之地、海南岛、越南及缅甸的部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及地方的繁荣稳定。
  而如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茂名人牢记当年冼夫人的教诲,植根于乡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忘初心,将“唯用一好心”精神用于建设美丽乡村,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将沉香产业、荔枝产业、化橘红产业等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沉香有着如磐石般的坚韧品质,虽历经磨练但苦尽甘来。其香气纯朴无华,沉稳厚重。正如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虽风雨交加,仍迎难而上;虽挫折常有,亦终苦尽甘来。正如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必将如沉香般沉稳厚重地实现,其成果,亦如沉香般沁人心脾,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