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池洞镇池洞社区聚焦基层治理 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美丽圩街。
茂名晚报讯 通讯员 清越 陈迪龙 记者 孙铭阳 信宜市池洞镇池洞社区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77人。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正式党员22名,预备党员1名;下辖党小组5个,实现居民小组建立党小组全覆盖。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池洞社区聚焦基层治理,借助创建典型镇的契机,不断提升末端执行力,在美化绿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内外兼修,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外塑形,不断擦亮典型镇建设主阵地的人居环境底色
社区通过深入开展环卫保洁提升、闲置地改造、“六乱整治”、“三线改造”等各项工作,大力开展社区“美颜”行动。
“提亮”修复,绿美社区初具雏形。升级道路两旁绿化景观,提升绿植覆盖率,实现“推窗见绿”。207国道、广海路作为主要干道,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增种了300多株高大常绿的香樟、秋枫等树木。广海路及周边完成了85户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房屋外立面的风貌提升;拆除了100多处乱搭建。走在路上,目之所及是赏心悦目的绿植和和谐的风貌管控带,脚下是优化升级的人行道和无障碍通道。
一键“磨皮”,闲置地变身小公园。盘活边角地、闲置地,建设成各具特色的街头小景、口袋公园。广海路街心公园所处位置曾经是一块废弃的空地,通过对空地上的杂草、建筑垃圾进行清理,种植绿植和铺设草皮,融合休闲步道,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绿美洁”。逐渐成长的绿树,为这里带来新的生机。在街心公园跳一支广场舞;在健身步道边吹着河风散步,正成为池洞社区居民常态化的休闲生活。
清新“滤镜”,街道市场秩序焕然一新。通过划分车位、优化建设市场路口、设置专区作摆卖点等多措并举下,社区整体面貌脱胎换骨。街上路面整洁,车辆井然停放在规划车位内。农贸市场周边流动菜摊的喧嚣已成过往,市场旁设置的农贸摆卖点,摊位规划分明,设有遮阳棚,集中了几十档商户在摆卖,货品摆放整齐,环境宽敞干净。各条街道商铺货品均整齐摆放在室内经营。
内铸魂,持续推动党建资源“握指成拳”
社区党支部不断延伸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触角”,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构建居民家门口的“红色幸福圈”。
“组织探路”,集体经济反哺惠民。近年来,池洞镇协力推进辖区农贸市场规范经营、改造提升,盘活农贸市场资产,拓宽“摊位”经济增收途径。池洞农贸市场设置摊位32个,月租金约450元/个,每个摊位平均年收益5400元。池洞社区依托支部搭建平台,2023年度共出租17间商铺和27个摊位,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80080元,不断夯实“家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同时,池洞社区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利用集体资金成立保洁和农贸市场管理队伍,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农贸市场管理工作,不仅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为助力典型镇建设贡献社区力量。
“订单服务”,密织网格实现供需对接。“喂,我们片区突然断电了,您这边能协调一下人员来处理一下吗?”接到电话“订单”,池洞社区支部网格员应需而动,立即与供电所电力抢修服务队取得联系,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处置,高效的服务广受好评。近年来,社区依托党建网格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固定班底+社会力量”的志愿者服务队。据统计仅移风易俗、政策宣传、文化生活、践行主流价值等活动,已承接居民“订单”300多起,志愿者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整治、便民服务、文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激发各领域志愿者主观能动性,在社区形成党员志愿者带头,学生、妇女、老人等群体共同参与的格局。
“群团共建”,文明风尚入脑入心。池洞社区联合池洞镇大学生协会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建立义教基地,开展“三下乡”义教活动;定期举办挥春送春联、新春篮球争霸赛、迎春晚会、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协助举办奖教奖学表彰大会公益活动,鼓励池洞学子服务家乡、回馈社会;此外,池洞社区利用大学生假期返乡时机,与协会举办各类应考咨询、交流座谈会,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环境“六乱”整治等各种社会实践。
接下来,池洞社区将进一步外塑“颜值”,内修“气质”,牢牢围绕“美丽圩镇”建设,加快修缮搬迁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完善党建阵地建设;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社区集体增收居民致富;发挥志愿者与社会团体力量,赋能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