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升学不设宴“奖”出文明风


  茂名晚报讯 记者 李光耀 通讯员 高干“作为学生,我们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大操大办升学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感谢。”信宜市丁堡镇准大学生小吴说。7-8月,信宜市奖“励”季,不设“升学宴”,奖教奖学“奖”不停,文明风吹遍玉都大地。
  考上众人期待的高一级理想学府,考取优异成绩等,一直是家庭、家族、母校、家乡的荣誉,“升学宴”代表着孩子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是对家庭和父母教育的肯定和回报。过去,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亲朋好友都会蜂拥而至,给予祝福和贺礼。多年来,信宜市以“一次奖教奖学会”“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微信(短信)送祝福”等简朴文明的方式代替“升学宴”以表贺意和激励。从事上门办酒席生意多年的张生说:“以前,7月下旬至8月份,是农村办‘升学宴’的旺季,业务单应接不暇。现在办酒席的少了,以座谈会的形式发放奖教奖学金多。”
  8月11日,信宜举行2024年高考奖教奖学助学大会,共奖助313名师生,以及一批先进集体,共发放奖教奖学助学金261.55万元。 8月12日,革命老区池洞镇扶参村举行2024年扶参村奖教奖学表彰大会,向106名优秀学生和5名优秀师颁发7万多元奖教奖学金,激励学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村里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会化作学习动力,朝着人生目标更加努力,将来为家乡争光。”扶参村一名获奖学子表示。
  热心乡贤慷慨解囊,100元、200元……到数十万元,力不计大小,一点一滴,皆为深情厚谊,情无分浓淡,一枝一叶,均是关爱支持。近段时间,信宜市县、镇、村和部分姓氏宗亲及社会各界鼎力资助、同兴教育,纷纷开展奖教奖学助学活动,尊师重教、奖学助学蔚然成风,再掀奖教奖学助学热潮,再次擦亮了信宜教育公益品牌,也进一步彰显了信宜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温度。自2005年成立信宜市奖教奖学助学促进会以来,收到各地捐助资金2469.3万元。20年来,市级奖励了特优学子271人,奖励老师546人次,奖助品学兼优贫困学子1452人,奖助资金1619.3多万元,带动了全市各镇(街道)以及许多村(社区)广泛开展奖教奖学助学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各级奖学金的数额虽然不算大,却能帮助学习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继续学业,是物质保障更是精神慰藉,“一人上学、全村支持”成为一种乡风文明,“全村人的希望”不再是一句戏谑之言,而是满载希冀的自我激励。
  “各镇(街道)用集体奖励表彰的方式,带动大家一起抵制‘升学宴’,既满足了大家庆贺的需要,又刹住了‘人情歪风’陋习。党员、准大学生家庭率先垂范、主动作为,从谢绝‘升学宴’抓起,让移风易俗从‘小气候’成为‘大气候’。”信宜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