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出圈“带火”李娟散文
最近,根据作家李娟散文作品改编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刷屏。节奏舒缓、风景如画,让人在辽阔天地里感受到内心静谧,极具疗愈功能。李娟的文字独特,王安忆曾评价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拥有大量读者。在电视剧的带火下,李娟作品热销。有数据显示,5月7日至9日,《我的阿勒泰》一书在某平台上的日均订单量环比电视剧开播前提升718%。其实,除了《我的阿勒泰》之外,李娟还有很多好的作品值得细细欣赏。
2010年11月,李娟参加《人民文学》杂志“人民大地·行动者”的非虚构写作计划,选择跟随哈萨克族一家人一起去往乌伦古河以南120公里处的冬牧场,在地下一米深的地窝子里生活了3个多月。在冬窝子里生活的李娟,以她的观察和感受写下牧民的生活。
2012年6月,李娟出版散文集《冬牧场》;8月起,相继出版《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羊道》三部曲)。
李娟写下她在这块古老又广阔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牧民们迁徙、放牧、背雪、绣花毡、整地窝子……李娟的写作中对抒情非常克制,但《冬牧场》这本书里还是有一些抒情的时刻,让人非常感动,让人跟着她的文字体验到来自时间深处的传统生活。
2017年11月,李娟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2018年8月,李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曾有网友问李娟最喜欢自己哪一部作品?李娟的回答是:《遥远的向日葵地》,“因为这是我最近的一部作品。它可能不是我写得最好的,但却是最接近我现在状态的一个作品,我是蛮喜欢它的,而且写得也比较顺利,两个月就写出来了。”
李娟作品《羊道》三部曲,《羊道》三部曲分别是:《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甘愿沉寂在世界上遥远的角落,逐水草而居……”李娟跟随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新疆北部粗犷、苍茫的阿勒泰山区度过游牧、转场、迁徙生活。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牧民在高山草原夏牧场的生活日常。
《遥远的向日葵地》此书为李娟近年开始写作并发表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全新文字结集。“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的生活细节。该书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当地人民的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
《阿勒泰的角落》一书中,主人公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深山牧场,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又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
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