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创新种植模式 带动农民致富
电白树仔荔枝地间种200亩凤梨首获大丰收

成片的凤梨迎来丰收。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采摘凤梨。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黄楚凡 通讯员 梁晓聪 黄大兴 约200亩凤梨种植18个月,挂果首获大丰收,收入约300万元。这不是天方夜谭,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昨日,电白区树仔镇文峰村委上山锦村种植户黄国胜看着满山飘香的凤梨,热情地招呼记者尝尝。这是树仔镇政府充分利用土地引导果农创新种植模式成功间种果子带来的佳话,为推动当地“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树立了榜样。
昨日,在当地镇政府干部带领下,记者来到树仔文峰上山锦村凤梨种植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荔枝树旁的大片空地种满了凤梨,目之所及,几乎每棵低矮的凤梨树都挂着果,每个约3至4斤,均用塑料袋套着,防止虫咬。微风轻吹,漫山遍野都隐约飘着凤梨果的甜味和香味。基地中央有一小棚,不少人过来参观选购,黄国胜热情地切了几个凤梨叫大家品尝。一口下去,金黄的果肉马上冒出丰盈清甜的汁液,爽口滑嫩无渣,众人啧啧称赞……
据了解,树仔镇上山锦村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山地资源丰富,基地所处位置是斜坡,既利于灌溉又利于排水,对凤梨生长尤其合适。近年,随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不断推进实施,树仔镇挖掘优势,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文峰村创新种植模式,利用荔枝林地里的空阔地带引进较高效益的凤梨进行大规模种植。黄国胜说,在上级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成立了凤梨种植基地。约两年前,在矮化和整理了约500亩荔枝地后,在旁边的大片空地种植了约200亩凤梨。镇政府和村委也设法加强了技术指导,基地聘请了十几位群众帮忙进行日常的种植和管理,每人每日工资130元。苗子是从徐闻一带引进的。部分苗子种了约两年,部分种了一年半,分两批收获。早几天,第一批已收获完毕,约80亩,平均亩产7000斤,收购价每斤约3 一 4元。现在开摘的是第二批,这批果比第一批质量更好,果大甜度高稳产,肉质细嫩,纤维极少,果眼浅,果芯也可食用,不必泡盐水,不刺激口腔,预测两批果收入共约300万元。现市场供不应求,部分大果零售价每斤达6 一 7元。
树仔镇党委副书记廖汉全表示,凤梨是一种优质水果,茂名地区少见,在树仔首次种植获得成功,而间种这一模式,是因地制宜,农民致富前景广阔的好选择。优胜劣汰,抛砖引玉,树仔将继续大力推广“合作社+用户+企业”的产业合作模式,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创建自己的品牌,营造市场销售优势,期望带动一批村集体和用户,发展和扩大凤梨产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进一步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夯实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