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超迈 境界开阔

——品读朱积先生的国画作品


崔建荣
  著名作家魏京衡曾评论朱积先生为人处事沉着稳重,又不失机智活泼。有坚持有变通,大气祥和,每每给人“特别”的感觉。不与人争,不与事争,不与物争。稳健、自信而达观大度,给人“厚德载物”的“厚实”感。因之,文学作品、书画作品与政论富有文化情趣、思辨色彩和强盛的生命力 。2020年,朱积先生从市直部门领导岗位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诗歌、散文、理论、书画等创作,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乡(电白)的发展变化及对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深情礼赞。近年来,朱积常常与一帮志同道合的画友不辞劳苦、爬山涉水,走遍了电白大地山河,乡村田野,用文人的家国情怀去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用艺术家的激情去表现这里的壮美秀丽。如庄山、沉香山、热水水库、罗坑水库、望夫山、沙琅江、水东湾、浮山岭、晏境岭、博贺港、青福港、莲头岭、荔枝公园等处无不留下艰辛的足印和挥洒的汗水。写生稿件林林总总,以山水为主,涵括人物花鸟,蔚为大观,频频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喜爱,得到艺术院校专家教授的肯定。
  清明节期间,朱积陪深圳企业家和澳门科技大学的领导参观了第一滩晏镜岭和疍家墟,这些嘉宾对美好景观和茂名的发展趋势大加称赞。有感于疍家墟对晏镜岭周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朱积先生萌生了创作一幅反映电白晏镜岭旅游开放及疍家墟民俗风情国画作品的念头。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实地状况,更加生动准确刻画对象的出彩魅力之处。朱积多次从第一滩沿碧道走到晏镜岭海边,在礁石群拍照,收集海边各种形状石头;到晏镜岭山腰登高望远,目睹黄昏下童子湾千帆“归巢”壮美情景;到疍家墟观赏疍家人的民俗风情,追溯千年古韵文化;入网红酒店饮茶感受海边夜生活的浪漫情调,登上楼顶远眺水东湾全景风貌。无论从生活素材积累还是到亮点景象观察研究都下了一番功夫。晏镜岭是电白沿海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一体的旅游景区,以其东南面临海,西北林带环抱的自然美景而闻名。疍家墟位于南海街道晏镜社区塘霞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围绕俚俗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打造各具特色场景,形成了茂名“趁墟文化”网红打卡点。因此在创作这幅主题作品的基调上必须紧扣这两大元素做文章,突出当下电白滨海旅游开放呈现出新亮点、新样式、新作为,以可居可游可赏可玩的美丽滨海风情画卷展示世人。朱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作品构图上,以横式篇幅把晏镜岭的宏伟壮观的山体摆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震撼感。在位置的经营安排上注意主与次,密与疏,重与轻,动与静等关系的分割配置。画面前方右角主要突出了疍家墟错落有致的商铺建筑、游客、商客、观光车的热闹场面。以“动、密、重”的物象元素构建疍家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景象。画面左边留出一大片空白,展现出童子湾的壮阔空旷,海滩上添上几块大礁石后,空而不虚,虚中有物,呈现妥妥的海边特点。再者是画面前方的大树与巨石是这幅画的关键要素,既与后面的大山形成前后节奏关系,又稳住了前景物象不足的问题,避免产生首轻尾重的视觉效果。还有前景右角的一大片木麻王树不但体现了沿海林带特色,也弥补了位置过于空白无物。这幅画最精彩的亮点和画眼是网红酒店、红色小轿车、挑担小商贩,三者分别处于一个三角形位置,动静相连,遥遥呼应,串活了这幅画的生机与节奏,细看让人忍俊不禁,意领神会。
  在表现技法上,朱积以传统大写意和现代浪漫主义的手法去表现晏镜岭的大骨架和丘壑律动之美。在这里几乎用尽了传统中国画“皴、擦、点、染、积、泼、拖”等笔法,集之大成也。处处笔墨飞动,落笔有声,运行辗转处,暗合阴阳虚实相生之道,或开合承让,或左右逢源,或刚柔相济。每每能见方圆、粗细、缓疾、干湿、浓淡等已尽跃然纸上,满纸云烟,元气淋漓,可谓“含春露雨,苍劲跃然”。作者为表现晏镜岭的动态美,借助瀑布流转,山峦走势、树林起伏、云雾飘动等衬托出强烈的流动变幻效果。如腾云雾霭,飞瀑溪流,清气流转等自然景象无不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作品的另一特色是善于“留白”。通过“留白”的手法来表达险峻山岭的无尽空灵宽泛和神秘感。在飘逸多姿,律动缭绕的长线条塑造下,山体化实为虚,由静变动,产生出变幻莫测的视觉冲击力。“计白当黑”比处处着墨更为高明巧妙。总的来说,这幅画作既刻画了电白滨海风情的生动景象又展现文旅产业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是难得一见的主题性佳作。
  奇功蔚然,必为臻道。朱积的国画艺术能有这样斐然成就,得益于长期内外功夫兼修的必然结果。目前,他的国画创作渐入佳境,从纳百家之长中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个人鲜明风格的路子。他的一系列主题性写生创作作品——桂林山水、庄山公园、水东湾红树林、热水水库、墨胶大榕树等是如此超迈浑厚、洒脱遒劲,尽显不同凡响的气派。相信以朱积先生对艺术的一往深情与不懈努力,深耕精研,必将开拓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