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专家到高州镇江镇实地调研指导水稻生产


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

  茂名晚报讯 通讯员 叶慧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范芝兰、陈文丰研究员前往高州考察调研“植物大熊猫”野生稻生长情况,并指导镇江镇水稻生产,驻镇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卓康荣陪同。
  三年来,广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潘大建、范芝兰、陈文丰实地调查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情况,对保护区的日常管护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并定期观察调查野生稻生长状况。当天,他们冒雨连续考察调研了三个野生稻原位保护区,范芝兰肯定了高州农业推广中心管护野生稻工作成效。回顾往昔,她深情地说,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和当地政府重视、工作人员倾情付出分不开的。一是加强巡查管护工作,有效保障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促进野生稻生长繁衍呈现向好态势。二是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减少上游养殖污水排放,目前保护区内蓄水比较干净,野生稻生长繁衍正常。三是及时采取可行措施,针对保护区内存在杂草、福寿螺、少量薇甘菊等问题,对杂草占优势的个别区域进行人工除杂,对周边的薇甘菊定期砍除,继续采用适当放养鸭子除福寿螺,放牛除杂草,减轻人工除杂的工作量。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管护效果显著,保障了野生稻资源持续安全保护和利用。
  三年来,驻镇江镇帮扶工作队通过引种送技方式,先后引进优质水稻品种10余个,邀请潘大建、范芝兰、陈文丰等研究员开展镇江镇优质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等培训,并在朋山、那射、新圳等行政村建立约100亩试验示范田,与此同时,定期到镇村巡田,指导生产。
  在那射村、新圳村、含屋村示范基地,范芝兰、陈文丰一行察看了水稻生长情况。水稻长势总体不错,强调了收割前管理注意事项,适宜本地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源美丝苗、19香米质优,亩产可达1200-1500斤,早造丰产前景可期,深受群众喜爱。那射村李超华等村民向专家们赠送了锦旗,纷纷表示,感谢省农科院专家下乡为民办实事,赠种送技术促丰收。朋山村委新安村村民小组长叶权生手捧专家们送来的源美丝苗稻种,连连感谢水稻所专家为民办实事,听过陈文丰教授多次授课,传授“三控”施肥技术。陈文丰表示,虽然三年帮扶结束了,我们可以电话、微信跟进指导水稻种植,“双百行动”省农科院对接纵向帮扶高州,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广落地在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