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江源,火了!


游客徜徉在鉴江源头的秀色之中。茂名晚报记者张富摄

碧道入口。

小道旁的亭子。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晚报讯记者李光耀 鉴江源,火了!5月11日上午11时许,记者到此约一个小时就遇到了5批外地游客前来游玩,徜徉在鉴江源头的秀色之中。
  2020年秋,记者曾寻访鉴江源(详见本报2020年9月8日08版《草木环合寻胜处山泉淙淙见潭鱼》一文)。当时有村民在通往源头的右侧山上养鸡养猪,当时源头虽美,也建了通往源头的小径,但环境还没能让打卡的游客满意。今年5月11日记者再访,这里已建成特色的公园且已“火”了,记者不仅偶遇了从附近村子前来的村民,还遇到了茂名市区、信宜市区甚至是阳江的游客来打卡。
  近年来,信宜市结合鉴江源保护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把水文、人文、生态融为一体,精心打造了一个特色文化公园。记者在现场看到,还有一台钩机停放在河道侧,可能项目还要继续完善,但可以看出,一个美丽的生态公园已呈现。
  鉴江发源于信宜市东镇街道庄垌村的虎豹坑。经信宜市区往尚文水库来的游客从水库的左右侧碧道都可到达,在鉴江源入口处设置有入口标示。据记者了解,现所见的鉴江源保护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座河长制主题公园、1座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驿站广场、碧道、河道综合治理800米等,整治范围为鉴江源头至下游拦河坝河段及其沿线环境。
  在碧道入口处,“鉴江源”“水文墙”及一长廊十分显目。长廊是还需完善的“鉴江诗画廊”,建成后将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一个阵地。站在长廊中,可见清澈的溪水从下面迂回流过,经改造过的溪流已建有护坡,铺上了绿草,河道中摆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河石,形态各异,游客走在其中,忍不住会欣赏起石头,寻起小石子。记者目测,铺有河石的河道约300米长。溪流两边,因势而建湿地公园、浣溪台、休闲小道等等,景小而别致。站在长廊上,凭栏望去,山清水秀,风景幽美,别具鉴江源头特色,正应了河道中的石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入口处沿着有400厘米宽的碧道蜿蜒向上,走上约500步,就到了驿站广场,这里的鉴江文化馆、自然科普馆等设施目前已完成了主体建设。两位骑摩托车上来的村民直接坐在广场边上,静静地享受着这山间的秀色与宁静。
  从驿站广场往上走,是一条穿行在溪边林中的青石小道,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石刻书法石柱,上面的字尽是与水、源头有关四字语句,如“溪水淙淙”“细流涓涓”“碧泉幽咽”等,记者细数之下,有24个石柱。看源头处的自然山水,读石柱上的“水”词,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在这里相融合。
  小道与小溪时而相依而行,时而交汇。一路前行,空气清新,水声潺潺,鸟儿欢跳,让人赏心悦目。记者走了1100步,此处有一小亭,小道已到了尽头。登亭而看,对面是数米高的岩壁,泉水从上面飘洒落下,形成了个“微瀑布”,细看岩中,上有“鉴江源”三字。这里就是鉴江源头。
  在长廊中,小道上,记者偶遇了十几个游客,他们都开心地与记者攀谈。他们有的来自阳江的信宜籍退休人士,有的是来自茂名市区的一家子,也有信宜市区游客及附近的村民。
  村民告诉记者,近十天来,这里已迎来了不少游客,鉴江源就这样“火”起来。随着建设的不断完善,到此一游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将发挥拉动旅游经济的功能。